氰亚铁酸铵英文解释翻译、氰亚铁酸铵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mmonium ferrocyanide
分词翻译:
氰亚铁酸的英语翻译:
【化】 ferrocyanic acid
铵的英语翻译:
ammonium
【化】 ammonium
【医】 ammonio-; ammonium
专业解析
氰亚铁酸铵(英文:Ammonium ferrocyanide),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H₄)₄[Fe(CN)₆]。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中文名称解析:
- 氰 (Cyanide): 指化合物中含有氰根离子(CN⁻)。
- 亚铁 (Ferrous): 指中心金属离子为亚铁离子(Fe²⁺)。
- 酸 (Acid): 指该化合物可视为由氢氰酸(HCN)衍生而来,或具有形成酸式盐的能力。
- 铵 (Ammonium): 指该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为铵离子(NH₄⁺)。
- 因此,“氰亚铁酸铵”意指“含有铵离子、亚铁离子和氰根离子的化合物”。
-
英文名称解析:
- Ammonium: 指阳离子为铵离子(NH₄⁺)。
- Ferrocyanide: 指阴离子为亚铁氰根离子([Fe(CN)₆]⁴⁻)。该词由“ferro-”(亚铁)和“cyanide”(氰化物)组合而成,特指与亚铁离子配位的氰根形成的络合阴离子。
-
化学本质:
- 氰亚铁酸铵是亚铁氰酸(H₄[Fe(CN)₆])的铵盐。
- 其结构核心是亚铁氰根离子([Fe(CN)₆]⁴⁻),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八面体配位络合物,中心为Fe²⁺离子,周围与六个氰根离子(CN⁻)配位。
- 四个铵离子(NH₄⁺)作为抗衡阳离子,与亚铁氰根离子结合形成晶体。
-
主要性质与用途:
- 外观:通常为柠檬黄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 溶解性:易溶于水。
- 稳定性:其水溶液在光照下会缓慢分解。固体相对稳定,但应避免与强酸接触,以免产生剧毒的氢氰酸(HCN)气体。
- 主要用途:
- 作为制备颜料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的关键原料。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Fe₄[Fe(CN)₆]₃,由氰亚铁酸铵与三价铁盐(如FeCl₃)反应制得。
- 在实验室中可用作试剂。
- 历史上曾用作肥料添加剂(提供氮),但因潜在的氰化物释放风险,此用途已基本被淘汰。
-
安全性:
- 氰亚铁酸铵本身毒性相对较低,因为亚铁氰根离子非常稳定,不易释放出游离的氰离子(CN⁻)。
- 然而,在强酸性条件下,它会分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HCN)气体:
$$
(NH_4)_4[Fe(CN)_6] + 6H^+ + 2H_2O rightarrow Fe^{2+} + 6HCN + 4NH_4^+
$$
- 因此,操作时仍需谨慎,避免与强酸混合,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权威参考来源:
- 化合物信息可参考权威化学数据库如PubChem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 (搜索 “Ammonium ferrocyanide”)。
- 关于其性质和安全性的详细描述可查阅《无机化学丛书》 或美国化学会 (ACS) 出版物 中的相关条目。
- 制备普鲁士蓝的反应是经典的无机反应,可在标准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如格林伍德《元素化学》)中找到。
网络扩展解释
氰亚铁酸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英文名称为ammonium ferrocyanide()。以下是关于该物质的详细解释:
1.化学组成与结构
- 化学式:通常写作 $mathrm{(NH_4)_4[Fe(CN)_6]}$,表示由四个铵离子($mathrm{NH_4^+}$)和一个亚铁氰酸根离子($mathrm{[Fe(CN)_6]^{4-}}$)组成。
- 亚铁氰酸根:中心为二价铁离子($mathrm{Fe^{2+}}$),周围结合六个氰根($mathrm{CN^-}$),形成稳定的八面体配位结构。
2.物理性质
- 通常为淡黄色结晶或粉末,可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 在空气中稳定,但受热可能分解,释放有毒气体(如氰化氢)。
3.应用领域
- 实验室试剂: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或沉淀反应(例如与铁离子生成蓝色沉淀)。
- 工业用途:历史上曾作为某些颜料或电镀液的成分,但因含氰化物需谨慎使用。
4.安全性
- 虽然亚铁氰酸根相对稳定(氰根被铁离子紧密结合),但仍需避免与强酸接触,否则可能释放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 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设备,并遵守化学品管理规范。
参考资料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化学词典和数据库的释义(),如需更专业的物化参数或合成方法,建议查阅权威化学手册(如《默克索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