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ight punishment
gently; light; not important
penalty; punishment
【法】 criminal penalty; infliction; pains and penalties; penal treatment
penalty; punishment; sentence
在汉英法律术语对照中,“轻刑罚”对应的核心概念为“lenient punishment”或“light penalty”,指司法实践中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低的犯罪行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量刑原则。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法定从轻情节时(如自首、立功、未遂等),法院应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较轻处罚。例如,盗窃罪的基础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存在退赃、悔罪表现,可适用拘役或单处罚金。
司法裁量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明确,轻刑罚需综合评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如初犯、偶犯、未成年犯罪等情形,可能优先适用缓刑或社区矫正。
比较法视角
美国《模范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将“mitigating circumstances”作为减轻处罚的法定事由,与我国“轻刑罚”理念相通,但具体适用需结合各国司法体系差异。例如,英美法系更强调辩诉交易对量刑轻缓化的影响。
“轻刑罚”是法律术语,指对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行为适用的相对较轻的刑事处罚。以下是综合解释:
轻刑罚的核心在于“轻”,即通过减少刑罚强度或缩短刑期实现惩戒与教育的目的。其法律依据包括《刑法》中关于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以及缓刑、管制等制度设计。
古代已有“轻刑”概念,如汉代提倡“省事轻刑”以安民,宋代通过轻刑缓赋促进社会稳定。现代轻刑化趋势则体现刑法的人道主义与教育功能。
轻刑罚平衡了惩罚与改造,避免“重刑化”弊端,同时节约司法资源。但需注意,适用需严格符合法定条件,防止滥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