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udeville
gently; light; not important
singing and dancing; song and dance
drama; intense; play; severe
轻歌舞剧(Revue/Musical Comedy)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与喜剧元素的舞台表演形式,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松散串联的歌舞节目展现轻松幽默的主题。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常译作"musical revue"或"light opera",特指20世纪初期在欧美兴起的非叙事性歌舞表演。
从艺术形态分析,轻歌舞剧具备三大特征:
相较于音乐剧(Musical Theater),轻歌舞剧更侧重单一场景下的表演张力而非完整故事线。据《牛津戏剧百科全书》记载,该形式在1920-1935年间达到鼎盛,典型剧目包括《齐格菲歌舞团》和《巴黎夜总会》系列。现代演变中,《红磨坊》等作品仍保留着其华丽服饰与集体舞编排的基因。
在跨文化传播层面,1930年代上海明月歌剧社率先引入该形式,黎锦晖改编的《小小画家》成功实现本土化转型(参见《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这种艺术形态至今仍是音乐剧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2023年纽约林肯中心复排版《巴黎的美国人》即重构了经典轻歌舞剧元素。
关于“轻歌舞剧”这一术语,目前权威资料中更常见的相关概念是“轻歌剧”(Operetta)。以下结合搜索结果对其核心特点进行解释:
定义与起源
轻歌剧是一种喜剧性歌剧体裁,源于意大利文Operetta(意为“小歌剧”),19世纪在维也纳发展成熟,由作曲家苏培(Franz von Suppé)和奥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确立。其结构短小,多为独幕剧,音乐风格通俗且具有抒情性。
艺术特征
相关概念辨析
“轻歌舞剧”可能为“轻歌剧”与“歌舞剧”的混合表述。需注意:
建议进一步确认具体所指体裁,或参考维也纳轻歌剧代表作《蝙蝠》(约翰·施特劳斯)感受其艺术风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