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占有英文解释翻译、不法占有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dishonest possession
分词翻译:
不法的英语翻译:
illegitimacy; iniquity
【法】 malum in se; unlawful
占有的英语翻译:
occupy; own; possess; have; seize on; take possession of
【经】 occupation; possession
专业解析
不法占有(bù fǎ zhàn yǒu)是法律术语,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或权利人意志,对他人财产实施控制或支配的行为。其核心在于占有的非法性与缺乏权源依据,需结合民法与刑法语境理解:
一、中文法律释义
- 非法性:占有行为无法律依据或合同授权,如盗窃、侵占、拒不返还遗失物等(《民法典》第235条)。
- 占有状态:实际控制标的物,排除权利人行使所有权(如擅自使用他人车辆)。
- 主观意图:通常需行为人明知无权占有而故意为之(刑法中构成侵占罪需非法占有目的,《刑法》第270条)。
二、英文术语对照
Unlawful Possession(法律正式译名)
- 定义:Control over property without legal right or owner's consent.
- 场景区分:
- 民法(Civil Law):需返还原物及孳息(《民法典》第235条)。
- 刑法(Criminal Law):可能构成侵占罪(crime of embezzlement)或盗窃罪(larceny)。
- 近义表达:
- Wrongful Possession(强调权源瑕疵)
- Illegal Detention(特指拒绝归还)
三、权威参考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施行)
- 第235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 第462条:占有人可行使占有保护请求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
- 法律学术界定:
-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不法占有与善意占有构成无权占有的两类情形。
- 高铭暄《刑法学》:非法占有目的是侵犯财产罪的主观要件。
术语使用提示:英文翻译需依语境选择,民事纠纷常用"unlawful possession",刑事指控则用"illegal possession"(如《刑法》第264条盗窃罪)。
网络扩展解释
“不法占有”是法律术语,通常指在没有合法依据或权利的情况下,对他人财物进行实际控制或支配的行为。其含义在不同法律领域(如民法与刑法)中存在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不法占有(又称“非法占有”)的核心在于缺乏合法权利来源,即行为人既无法律规定也无合同约定,却对他人财物形成实际控制。例如,盗窃、侵占他人遗忘物等行为均属于典型的不法占有。
二、法律分类与特征
-
民法中的不法占有
- 指无权占有,即占有人对财物没有所有权或合法使用权,但仍实际控制该财物。
- 分为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 善意占有:占有人不知或不应知自己无占有权(如误拿他人相似物品),但仍需返还财物。
- 恶意占有:明知无权占有仍故意控制(如偷窃),需承担赔偿责任。
-
刑法中的不法占有
- 强调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的结合:
- 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意图永久剥夺他人财物所有权。
- 客观上表现为通过盗窃、诈骗、侵占等手段实际控制财物,且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
- 例如,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据为己有且拒不归还,可能构成侵占罪(《刑法》第270条)。
三、法律后果
- 民事责任:需返还财物,恶意占有人还需赔偿损失(《民法典》第458-459条)。
- 刑事责任:可能面临罚金、有期徒刑等刑罚,具体根据行为性质及数额判定。
四、与“合法占有”的区别
合法占有需基于所有权人许可、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如租赁),而不法占有完全缺乏此类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刑法》第270条及《民法典》相关条款。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