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underscanning
在汉英词典中,“欠扫描”对应的英文术语为“underscan”,指显示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因信号处理或设置问题导致图像未能完整覆盖屏幕物理区域的现象。其核心特征表现为图像边缘出现黑边或缺失部分画面,常见于视频信号格式与显示设备参数不匹配的场景。
该术语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定义。根据国际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的规范,欠扫描与“过扫描”(overscan)构成互补概念,前者属于主动缩小图像输出范围以避免边缘失真,后者则指信号超出显示区域的现象。在数字高清接口(如HDMI)的实际应用中,欠扫描模式常被用于解决老旧设备与新标准分辨率兼容性问题。
现代图形处理器驱动程序中通常提供欠扫描调节选项。以NVIDIA控制面板为例,用户可通过自定义分辨率设置中的“调整桌面大小和位置”功能,针对特定分辨率启用欠扫描补偿,确保4:3格式内容在16:9显示器上正常显示比例。该技术参数在医学影像显示、工业检测等专业领域尤为重要,相关标准可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医用显示器校准规范》第5.2章节。
欠扫描(Underscan)是显示技术中的一种图像调整方式,主要用于解决信号源分辨率与显示设备不匹配的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欠扫描是指图像的实际显示区域小于屏幕物理范围,导致画面四周出现黑边。例如,当1080p信号输出到720p屏幕时,若未进行缩放处理,图像无法填满屏幕,两侧或上下方会保留黑边。
总结来看,欠扫描是一种通过牺牲部分屏幕面积来保证图像完整性和比例的技术,常见于跨设备显示适配场景。实际使用中需根据设备特性(如点对点支持)灵活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