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neritie province
浅海区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被译为"shallow sea area",指大陆架范围内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该术语在地理学和海洋学中具有明确界定,其核心特征包括充足的阳光穿透度、显著的潮汐作用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根据《现代地理学大辞典》的定义,浅海区是大陆架的主体部分,海底地形相对平缓,水温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在海洋生态层面,浅海区被称为"neritic zone",这一概念在《牛津海洋科学词典》中被描述为光合作用有效进行的水层区域,支持着全球90%以上的渔业资源。该区域因陆源营养物质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包含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生物群落。
从地质构造角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海洋地质研究显示,浅海区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侵蚀物质,包含大量硅质碎屑和生物碳酸盐沉积。这种地质特征使其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域,全球约30%的石油储量分布于此。
根据多个来源的定义,"浅海区"通常指海洋中水深较浅、靠近大陆架的区域,但在不同学科或应用场景下存在两种主要划分标准:
生态学与海洋生物学视角: 以200米水深为界限,该区域阳光可穿透至海底,支持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构成海洋食物链基础。约90%的海洋生物在此繁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地理学与工程学视角: 部分定义将500米以内的水域划为浅海区,主要考虑大陆架延伸范围及人类活动影响(如光缆敷设)。此范围内水域易受渔业、航运等人类活动干扰,同时面临海水腐蚀等自然因素影响。
部分文献会将200米以内称为“近岸浅海”,而200-500米归为“外陆架浅海”。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学科背景判断定义范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