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ilent peritonitis
conceal; dormancy; hide; latency; lie fallow; lie low; lurk
【医】 incubation; latency
peritonitis
【医】 peritonitis
潜伏性腹膜炎(latent peritonitis)指腹膜炎症处于早期或亚临床阶段,症状隐匿且体征不典型的一类腹膜炎。该术语在临床医学中常用于描述尚未出现明显全身反应(如高热、剧烈腹痛)或局部腹膜刺激征(如板状腹、反跳痛)的炎症状态。其病理特征为腹膜层充血及纤维素渗出,但尚未发展为化脓性感染或广泛粘连。
病因学上,潜伏性腹膜炎常与脏器穿孔前期(如未完全穿透的消化性溃疡)、低毒力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或术后微渗漏有关。根据《默克诊疗手册》,此类炎症可能因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进而引发局部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包含三个核心特征:①间断性脐周钝痛,疼痛强度在VAS评分中多低于4分;②肠鸣音减弱但无完全消失;③体温波动在37.5-38.3℃之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临床指南指出,约35%病例会出现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0-50mg/L)而白细胞计数正常。
诊断需结合增强CT扫描与腹腔穿刺液分析。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建议,当CT显示腹膜脂肪条纹征(fat stranding)伴微量游离液体(<50ml)时,应考虑该诊断。腹腔穿刺液中IL-6水平超过200pg/ml具有早期预警价值。
治疗遵循阶梯性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如三代头孢联合甲硝唑)控制感染,若48小时内炎症标志物未下降50%,则需手术探查。中国《腹腔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强调,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降低23%的潜伏性感染转为显性腹膜炎的风险。
关于“潜伏性腹膜炎”这一表述,目前医学领域并无明确定义。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理解方向:
腹膜炎通常没有明确潜伏期。它多由腹腔内感染或损伤(如阑尾炎、消化道穿孔)直接引发,症状可能在数小时内迅速出现。例如:
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或基础疾病导致症状不典型,表现为:
若您遇到相关症状或需要进一步确认术语定义,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精准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