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mbryonoid
embryo
【医】 blasto-; embryo; embryon; germ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医】 sample
在汉英词典中,“胚样的”是一个复合词,由“胚”和“样的”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具有胚胎特征或类似胚胎形态的”,对应英文翻译为“embryoid”或“embryo-like”。该词常见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于描述人工培育的类胚胎结构或具有胚胎发育潜能的细胞团。
根据《牛津生物学词典》的定义,embryoid特指体外培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胚胎组织分化特征的结构,例如干细胞研究中产生的胚状体(embryoid bodies)。在《现代医学汉语词典》中,“胚样的”被解释为“形态学与功能上模拟真实胚胎的生物学样本”,强调其具备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的分子标记和细胞排列特征。
该词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词源学角度,“胚”源自《说文解字》中“孕三月也”的原始定义,指未成熟的生命形态;“样的”作为后缀表示类比关系,共同构成“胚胎样态”的复合概念。该术语在2010年后随着再生医学发展而逐渐普及,被《中华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收录为规范译名。
“胚样”这一词汇并非规范术语,其正确表述应为“胚状体”或“体细胞胚”。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胚状体是植物细胞或组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非受精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结构。它与自然受精形成的胚胎(合子胚)相似,但来源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
形成过程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单个或部分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经历类似胚胎发育的阶段(如球形期、心形期),最终形成具有根、芽结构的胚状体。这种再生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无性繁殖和生物技术领域。
与“胚”的区别
应用场景
胚状体技术可用于快速繁殖濒危植物、作物育种以及基因工程中的植株再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
注意:日常使用中建议优先使用“胚状体”或“体细胞胚”等规范术语,避免“胚样”等非正式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