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座(Gun Carriage)是火炮系统中用于支撑炮身、调整射击角度及缓冲后坐力的核心部件。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定义,其结构包括底座、方向机、高低机、驻退复进装置等组件,主要功能为固定炮管并提供稳定发射平台。在《汉英军事术语大词典》中,炮座的英译为"gun carriage",特指陆基火炮的移动支架,区别于舰载炮的固定基座(barbette)。
现代炮座设计需满足三个技术要求:
历史文献显示,明代《武备志》记载的"铳床"即为早期炮座雏形,采用硬木制造并带有铁制转轴(《中国古代兵器图谱》。当代军工标准GB/T 3890-2020将炮座分为牵引式、自行式、固定式三大类,其中自行式炮座集成度最高,包含动力传动系统和液压稳定装置。
“炮座”是一个军事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火炮的支撑结构或固定装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火炮的承载装置,包括两种形式:
历史应用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守城录》记载金军用“砲座百余”攻城,通过飞石攻击守军。另在赵万年的诗句“火油金汁罗炮座”中,描述了炮座在战争中的实际部署。
语义扩展
现代关联
虽然现代火炮技术已发展出更复杂的发射系统,但“炮座”一词仍用于描述某些传统武器或历史场景中的装置。
如需进一步查阅具体文献案例(如宋代《守城录》原文),可参考及的诗歌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