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ulownia
bubble; froth; infuse; pickle; soak; steep
【医】 bubble; Ves.; Vesic.; vesica; vesicle; vesico-
tung
泡桐(Paulownia)是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落叶乔木的统称,在汉英词典中常译为“Paulownia”或“Empress Tree”。其学名源自荷兰王后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na),因木质轻软且生长迅速,具有显著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植物学特征
泡桐树干通直,高可达20-30米,叶片大而呈心形,对生排列。春季开淡紫色或白色钟状花,圆锥花序,花冠内部常有黄色斑点。果实为蒴果,种子具翅,便于风力传播。
用途与文化意义
药用价值
《中华本草》记载其树皮(桐皮)、花(桐花)可入药,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含有的熊果酸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关于“泡桐”的词语解释,综合植物学、语言学及文化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泡桐是玄参科泡桐属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树皮光滑呈灰色,叶片心形对生,花冠呈紫色或淡黄色,果实为长圆形蒴果。其木材轻软疏松,常用于制作乐器、模型和家具。
泡桐的根、果、树皮等可入药,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筋骨疼痛、疮疡肿毒等症,性味苦寒。
在成语中,“泡桐”比喻虚幻短暂的事物,源于其花朵虽美但易凋谢的特性,引申为“看似美好却不真实”的意象。
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亚洲及全球温带地区。除木材用途外,因其树形美观,常作为城市绿化树种。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分类或药用方剂,可参考相关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