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lastic strength
model; mold
intension; intensity; strength
【计】 intensity
【化】 strength
【医】 intensity; strength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塑性强度”指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反映材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其核心概念与工程应用如下:
塑性(Plasticity)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变形而不破裂的性质。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卸载后无法恢复原状(如金属轧制、黏土塑形)。
强度(Strength)
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方式分为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等。
塑性强度(Plastic Strength)
特指材料在塑性变形范围内的承载极限,通常以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为关键指标,即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应力(σ_y)。其英文对应术语包括:
塑性强度是材料选型的核心参数,直接影响结构安全性与制造工艺设计:
$$ sigma_y = frac{F_y}{A_0} $$
其中$F_y$为屈服点载荷,$A_0$为试样原始截面积。
塑性强度表征材料从弹性阶段进入塑性阶段的临界应力阈值,详见工程力学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R.C. Hibbeler)第7章。
中国国标《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明确屈服强度判定方法(非比例延伸率法)。
Tresca屈服准则(最大剪应力理论)与Von Mises屈服准则(畸变能理论)为塑性强度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引用来源:
- 国家标准《GB/T 228.1-2021》
-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Vol. 210
- ASTM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8/E8M-21
- Hibbeler, R.C.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0th ed.
塑性强度并非一个独立的专业术语,而是涉及材料力学中两个核心概念——“塑性”和“强度”的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塑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例如,金属材料被拉伸或弯曲后无法恢复原状,即表现出塑性。
关键特性:
定义:强度是材料抵抗永久变形或断裂的能力。例如,钢筋能承受较大拉力而不被拉断,说明其强度高。
分类:
塑性关注材料变形能力,强度关注材料抗破坏能力。两者共同决定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需根据具体场景权衡选择。如需进一步了解测试方法或具体材料参数,中的实验数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