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ineal recess; recessus pinealis
松果体隐窝(Pineal Recess)是位于大脑第三脑室后部的一个特殊解剖结构,属于脑室系统的一部分。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松果体隐窝是第三脑室向后延伸形成的盲端状凹陷,其顶部嵌入松果体内部。该结构位于缰连合(habenular commissure)与后连合(posterior commissure)之间,深度约2-3毫米,是脑脊液循环路径的一部分。英文术语“Pineal Recess”直译为“松果体隐窝”,其中“recess”在解剖学中特指腔隙或凹陷结构。
毗邻关系
隐窝前壁与松果体柄相连,后壁紧贴松果体实质。脑脊液通过其内壁的室管膜细胞与松果体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可能参与褪黑激素释放的调控。
来源:Gray's Anatomy, 第42版, Elsevier出版
影像学特征
在MRI矢状位图像中,松果体隐窝呈第三脑室后端的“小袋状”低信号影。其钙化常见于成人,可作为影像定位标志。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年松果体区解剖专题
来源:Rhoton's Cranial Anatomy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hieme出版社
中文定义:
“松果体隐窝是第三脑室顶后部向松果体内凹陷形成的腔隙。”
来源:《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英文定义:
“The pineal recess is an extension of the third ventricle into the stalk of the pineal gland.”
来源:Terminologia Anatomica, 国际解剖学术语委员会
松果体隐窝是第三脑室顶部的一个凹陷结构,具体指第三脑室在松果体柄(连接松果体与第三脑室顶的细长组织)处的局部凸起形成的囊状区域。以下是其关键信息:
解剖位置
松果体隐窝位于第三脑室顶部,与松果体柄相连。松果体本身通过柄部附着于第三脑室顶,而隐窝则是第三脑室向柄内延伸形成的凹陷。
形态与结构
功能意义
隐窝本身是解剖结构的一部分,其存在可能为松果体与脑脊液循环提供接触界面,但直接功能尚未完全明确。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隐窝可能参与其与脑室系统的物质交换。
临床关联
松果体区域的肿瘤或病变可能影响隐窝结构,例如松果体瘤可能导致隐窝受压变形,进而引发脑脊液循环障碍或相关神经症状。
松果体隐窝是松果体与第三脑室之间的解剖标志性结构,主要起连接和空间定位作用,其形态在临床影像学(如MRI)中常用于松果体区域的识别与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