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financial crisis
财政危机(Financial Crisis)在汉英词典中通常指政府、企业或个人因资金链断裂或收支严重失衡引发的经济困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该术语特指"当债务违约风险急剧上升,导致信用体系崩溃的经济状态"。中国财政部将其细分为三种形态:预算危机(财政收入持续低于支出)、债务危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本息)和流动性危机(短期资金周转失灵)。
牛津经济学词典列举了财政危机的典型特征: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超过警戒线(通常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GDP增长率2倍)、主权信用评级连续下调、外汇储备急剧缩水等量化指标。世界银行的案例分析显示,现代财政危机往往伴随货币贬值(年均贬值率超20%)和通货膨胀(CPI涨幅连续6个月超10%)的叠加效应。
在专业术语对应方面,《现代金融大辞典》指出英文表述存在细微差异:"Fiscal Crisis"侧重政府财政失衡,"Financial Crisis"涵盖更广的金融市场动荡,而"Debt Crisis"专指债务违约引发的连锁反应。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框架中,将财政危机预警阈值设定为:政府债务/GDP比率超过60%、财政赤字率连续3年突破3%、外债/外汇储备比达200%以上。
财政危机是指国家财政因长期结构性收支失衡而引发的严重混乱和动荡,其核心特征及背景如下:
财政危机表现为国家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债务规模失控、偿债能力丧失,导致经济运转和政府职能受到威胁。在资本主义国家,这被视为资本主义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频繁出现,在2020年全球疫情中达到新高峰。典型案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国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近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0万亿美元引发的持续性财政压力。
注:如需了解具体国家的财政危机案例或应对策略,可查阅相关经济学文献或政府财政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