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ismemberment; postmortem dismemberment
在汉英词典释义框架下,"死后分尸"对应的英文翻译为"postmortem dismemberment",指人类死亡后对尸体进行肢解的行为。该术语具有三层核心内涵:
法医学定义
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尸体分割为多个部分的行为过程,常见于刑事案件的法医鉴定报告。该行为与生前遭受暴力导致的肢体分离(perimortem trauma)存在本质区别,需通过尸斑分布、凝血状态等生物学特征判定。
法律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该行为可能构成"侮辱、故意毁坏尸体罪",即便实施对象为亲属遗体,仍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文化禁忌解析
在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完整遗体被视为"全尸"的重要伦理要求。明代《大明律》已明文禁止毁损尸体,该禁忌至今仍影响着现代司法实践中对类似案件的量刑考量。
跨文化对比
西方司法体系将该行为细分为功能性肢解(如尸体处理)与仪式性肢解(如特定犯罪标记),美国联邦调查局《暴力犯罪分类手册》将其归入NASH分类系统的异常行为模块。
“死后分尸”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人去世后,尸体被分割成若干部分的行为。该词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常与残忍、暴力事件关联。例如《红楼梦》中“五鬼分尸”的用法,即借分尸形容惨烈结局或诅咒。
在刑法范畴中,分尸行为可能涉及以下情形:
中国古代存在“车裂”(五马分尸)的刑罚,早期为死后分尸,后演变为对活人执行。例如春秋战国至秦代,车裂用于严惩重罪。
该词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作为惊悚元素,如韩国电影《分尸》即通过分尸场景营造悬疑氛围。
注:法律相关内容需以权威司法解释或专业咨询为准,以上信息综合了历史、文学和法律领域的常见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