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赎买政策英文解释翻译、赎买政策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policy of redemption

分词翻译:

赎买的英语翻译:

buy out; redeem

政策的英语翻译:

policy
【经】 policy

专业解析

赎买政策(Redemption Policy) 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核心是通过和平有偿的方式逐步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该政策在1953年至1956年期间系统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实践。

一、政策本质与运作机制

  1. 有偿赎买取代强制没收

    国家通过支付定息、保留薪资等方式,换取资本家将生产资料所有权移交国营经济管理机构。例如,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四马分肥”原则(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金、资本家股息四部分分配),1956年后改为年息5%的定息制度,持续支付至1966年(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2. 渐进式改造过程

    政策分三个阶段推进:初级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中级形式(公私合营)、高级形式(全行业公私合营)。这种阶梯式过渡减少了社会震荡,保障了经济平稳转型(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二、理论基础与历史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毛泽东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中指出,赎买政策是对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深化,利用资本家的管理经验同时限制其消极性(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英文文献中常译为"Redemption Policy"或"Buy-out Policy",强调其"和平过渡"(Peaceful Transition)属性。

  2. 双重社会效应

    经济上加速工业化积累,政治上避免阶级对抗。据中央统战部数据,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完成改造,期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来源: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史料汇编)。

三、权威定义与当代启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定义其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通过有偿形式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变为全民所有的政策”。其逻辑延伸至改革开放后,如国企改革中“股权置换”等市场化手段,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包容性演进(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典型案例:上海永安百货于1956年公私合营,资本家保留30%股息并按能力担任管理职务,2016年公开的档案显示其定息兑付至1966年第三季度(来源:上海市档案馆藏《永安公司合营协议书》)。

网络扩展解释

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对资产阶级生产资料实行国有化的一种特殊政策,其核心是通过和平、有偿的方式逐步完成所有制变革。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赎买政策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以支付一定代价(如利润分成、定息等)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而非暴力剥夺。这一政策在中国主要用于20世纪50年代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

  1. 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提出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的设想,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经济手段和平过渡。
  2. 中国实践:中国共产党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剥削性又有爱国性),选择以赎买政策减少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平稳转型。

三、实施方式

  1. 经济补偿: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如公私合营),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利润中获取分红或固定利息。
  2. 保留待遇:资本家在改造期间保留职务和较高薪金,逐步过渡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 分阶段完成: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利润按“四马分肥”分配;1966年取消定息,最终实现完全国有化。

四、与公私合营的关系

赎买是公私合营的核心环节,后者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通过赎买政策将私有制逐步转化为公有制,两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整路径。

五、政策意义

  1. 减少社会冲突:避免暴力革命可能引发的经济动荡,保障工商业正常运转。
  2. 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渐进式改革保留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
  3. 国际示范作用:中国成为首个大规模成功实施赎买政策的国家,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参考。

示例说明

在1950年代的中国,某私营纺织厂被纳入公私合营后,原厂主每年可领取相当于资产5%的定息(持续约10年),同时担任工厂经理领取工资,最终企业完全归属国家。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和搜狗律师的完整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