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alazosulfamide
【化】 o-hydroxy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医】 ortho-oxybenzoic acid; orthohydroxybenzoic acid; oxy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化】 prontosil; prontosil rubrum; protosil; sulfonamido-crysoidin
水杨酸偶氮磺胺(Salicylazosulfapyridine)是磺胺类药物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由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通过偶氮键(-N=N-)连接组成。该化合物在医学领域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英文名称可直译为"Salicyl-azo-sulfapyridine"或通用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Sulfasalazine"。
该药物属于前体化合物,口服后经肠道细菌分解为活性成分5-氨基水杨酸(抗炎成分)和磺胺吡啶(抗菌成分)。其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白三烯生物活性实现,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主要适应症包括:
根据《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第38版)记载,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约10-15%,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主要经肝脏代谢,半衰期6-14小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发生率约20%)、头痛(15%)及可逆性男性不育(剂量依赖性)。严重但罕见的超敏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发生率低于0.1%。
(注:本文参考来源包括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FDA药品说明书数据库及《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电子版,因平台限制不展示具体链接)
“水杨酸偶氮磺胺”是磺胺类药物的复合名称,实际临床中更常用的规范名称是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缩写SASP)。以下是综合解释:
该药物由水杨酸与磺胺吡啶通过偶氮键(-N=N-)连接而成。这种结构使其口服后不易被吸收,需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抗炎成分)和磺胺吡啶(抗菌成分)才能发挥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
需注意名称的规范性问题:部分资料中提到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或“偶氮磺胺”是不同化合物,临床应用较少。若涉及具体用药,请以医生处方的柳氮磺吡啶(SASP)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