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ilateral convention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医】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brim; rim; side
【化】 edge
【医】 brim; fringe; rim
convention; joint pledge; pact
【经】 pact
双边公约(Bilateral Convention)指两个主权国家之间通过正式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具有国际法效力。其核心特征为权利义务的相互性,通常涉及外交、贸易、司法互助等特定领域。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定义,双边公约需经缔约国批准或核准程序后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区别于非正式谅解备忘录。
法律效力层面,联合国《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14条明确双边公约生效需满足签署、批准、交换批准书等程序要件。从实践角度分析,中美两国1982年签订的《领事关系公约》体现了此类公约的典型结构,包含领事特权、司法豁免等对等条款。
与国际多边公约相比,双边公约具有灵活性强、协商周期短的特征。牛津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指出,这类公约在跨境犯罪引渡、双重征税避免等领域应用广泛,例如中法引渡条约(2007年生效)即属典型双边司法合作公约。
术语使用规范方面,《元照英美法词典》强调“公约”(convention)在严格法律语境下特指多国参与的国际条约,而双边协定更常用“条约”(treaty)或“协定”(agreement)表述。但现代国际实践中,双边公约的术语使用已呈现泛化趋势。
“双边公约”是由两个国家共同签订的国际协议,属于国际条约的一种形式。以下是具体解释:
双边
指缔约方仅有两个国家,通常涉及双方共同关注的特定事务,如贸易、边界或司法协助。例如双边贸易协定、双边引渡条约等。
公约
广义上指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正式多边条约,通常在国际组织框架下制定(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在特定语境下,“公约”也可用于指代两国间的重要协议,尽管此类用法较少见。
与多边公约的区别
多边公约需三个及以上国家参与(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而双边公约仅限两国,内容更具针对性。
与双边协定的关系
两者实质相同,但“公约”通常用于更正式或长期性的协议,例如《美墨双边投资公约》;而“协定”可能涉及短期合作或具体事务。
双边公约需经两国立法机构批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例如:
注意:国际法术语中,“公约”多指多边条约,若需强调两国协议,通常使用“双边条约”或“双边协定”更准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