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ons qualified to teach; teachers
师资(shīzī)是汉语中用于描述教育领域教师资源及相关资质的专业术语。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定义,该词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教师群体的整体构成,二是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教学资格与能力。在汉英词典中,该词通常对应"teaching staff"或"faculty"的译法,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将其解释为"qualified teachers"(合格教师群体)。
从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来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明确指出,师资力量包含学历结构(硕士/博士比例)、职称构成(教授/副教授占比)、师生配比等量化指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显示,优质师资需同时具备学科专业能力(subject expertise)、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及师德修养(professional ethics)三个维度。
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TALIS调查报告强调,师资的专业发展(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已成为衡量教育体系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包含年均受训时长、国际学术交流频率等具体参数。
“师资”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历史演变
古代含义
源自《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最初指“可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与事”。后衍生出“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涵义,如《后汉书》中“师资之情”即指师生情谊。
现代定义
现多指教育机构中具备教学资质的人员,包括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例如高校常以“师资力量”衡量教师团队的学历结构、科研成果等。
二、核心内涵
三、应用场景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师资评价标准,可参考教育部门发布的教师资质文件或学校公示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