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oil weapon
oil; petroleum
【化】 petroleum
【医】 coal oil; kerosene oil; mineral glycerin; petroleum; rock oil
【经】 crude oil; petrol; petroleum
weapon; armament; arms; ordnance; weaponry
【机】 armament; arms
"石油武器"作为地缘政治术语,指产油国通过控制石油供给和价格实施战略影响的政策工具。该概念源自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为抗议西方支持以色列,实施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暴涨400%,成功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在汉英词典框架下,"石油武器"对应英文术语"oil weapon",定义为:"The strategic us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s leverag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volving export restrictions, production quotas, or price manipulation to achieve political objectives"(《牛津能源词典》,2023版)。其核心特征包含三个维度:
现代应用案例包括2014年俄罗斯通过调整对欧天然气供应反制制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及2022年沙特阿拉伯配合"欧佩克+"减产协议调节全球油价(国际能源署报告)。这些实践证实石油武器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变量: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度、替代能源发展水平、以及目标国的战略储备能力。
当前该术语已从单一商品概念演变为涵盖整个能源产业链的复合战略体系,包含石油期货定价权(参照纽约商品交易所机制)、石油美元结算体系(基于美国财政部数据)、以及新能源技术标准竞争等多重维度。
“石油武器”是一个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战略概念,指通过控制石油资源的生产、贸易或价格,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以实现特定政治或经济目标的手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狭义定义
主要指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在阿以冲突中,通过减产、禁运等手段迫使美国及其盟友改变对以色列政策,例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引发的石油危机。
广义定义
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或成员国通过调整产量、价格或贸易流向,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从而迫使进口国接受其政治经济条件。
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如日本、欧盟)易受冲击,但对能源自给率高的国家(如美国)效果有限。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能削弱石油武器的长期效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事件,可参考来源、5、7中的详细案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