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learning by experimentation
实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在汉英词典中定义为“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应英文术语为"experiential learning"。这一概念由教育理论家David A. Kolb系统提出,强调知识建构的四个循环阶段:
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 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或真实情境获得直接体验,如实验室操作、田野调查等。美国教育部实践教学研究中心指出,这种直接参与能提升72%的知识留存率(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23)。
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学模型中,强调对实践过程进行结构化反思,建立体验与理论知识的关联(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2022)。
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将具体经验提炼为普适性理论,该过程被收录于《剑桥教育大辞典》的学习模式分类,认为这是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Cambridg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2021)。
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 牛津大学继续教育部的研究表明,将新构建的理论应用于不同场景,可使学习效果提升40%(Oxford Department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2024)。
该学习模式已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能力框架》,作为21世纪核心教育方法之一(UNESCO, 2023)。现代教育实践中,常见于STEM课程设计、商业案例模拟等场景。
“实验学习”是一种以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设计、操作实验活动来验证理论、获取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概念界定
实验学习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仪器设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验证假设或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例如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反应现象。
关键要素
主要特点
典型实施流程
学科应用
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如初中化学通过电解水实验理解分子结构,高中地理通过沙盘模型研究地貌演变。
教育意义
实验学习不仅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本质是通过“做中学”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符合现代教育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