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学(Poetics)是文学理论的核心分支,系统研究诗歌创作规律、文体特征及审美价值。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诗学涵盖"语言艺术形式的结构原则与美学分析",而《现代汉语词典》强调其"以诗歌艺术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从汉英双语视角,诗学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当代诗学理论融合现象学与结构主义方法,形成跨媒介研究范式。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出的"诗分唐宋"说,与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批评的解剖》),共同构建了东西方对话的阐释框架。
“诗学”是一个涵盖文学与艺术理论的综合性概念,其内涵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诗学最初指研究诗歌创作规律的学问,包括诗歌的起源、体裁、格律、流派等。例如,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即属此类。唐代诗人郑谷在《中年》诗中提到的“诗学”也指作诗与论诗的学问。
随着理论发展,诗学逐渐扩展为文学与艺术的普遍性理论。它不再局限于诗歌,而是探讨一切文学作品或艺术形式中的“诗性”特质,如作品的美学体验、创作规律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甚至提出“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是诗意的”,将诗学提升至哲学层面。
在西方语境中,诗学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奠基性著作。该书提出:
20世纪学者托多罗夫将诗学分为三层:
诗学与美学、文学批评紧密相关,但更侧重创作实践与形式分析。朱自清曾指出,诗学专指“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现代研究则涵盖更广泛的文本分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具体内容或中西诗学比较,可参考(亚里士多德理论)及(历史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