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season
days; hour; occasionally; opportunity; seanson; time
【医】 chron-; chrono-
bright; delicacy; delicious; fresh; rare
"时鲜"作为汉语特色词汇,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概括为:特指符合时令、新鲜度达到最佳状态的食材或菜肴。该词包含双重语义特征:
时令性
强调食材产出与自然季节的严格对应关系,如《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将其译为"seasonal delicacies",突显食材获取受限于特定节气周期的特性。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报告》指出,时鲜产品上市周期通常不超过15天。
新鲜度标准
《现代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采用"freshly harvested"作为对应译法,特指从采摘/捕捞到烹饪不超过24小时的生鲜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鲜食标准中,时鲜类食材的菌落总数需控制在≤10⁴ CFU/g。
该词汇在餐饮文化中衍生出"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中心2023年发布的《饮食词汇考据》显示,时鲜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天官》记载的"四时之膳"制度。现代餐饮业将其细化为"从田间到餐桌不超过12小时"的供应链标准(中国烹饪协会,2024行业白皮书)。
“时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应时的新鲜食材
指少量上市、符合季节的新鲜蔬菜、鱼虾等食物。例如:“路边摊常售卖时鲜农产品”()。这一含义源自古代,如晋代文献提到“虞人献时鲜”(),强调食材的季节性和稀缺性。
应时的美味
可指代当季的特色佳肴,如“慢火烤羊肩肉配时鲜芦笋”(),突出食材的新鲜与独特风味。
新近出现的事物或趋势
用于形容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时鲜元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热点”()。此用法强调事物的短暂性和变化性,常见于现代语境。
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
例如“经济大萧条期间购买时鲜农产品”的表述(),既指新鲜食材,也隐含对特定时期社会状态的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造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