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erialization; substantiation
在汉英词典框架下,"实体化"(shítǐhuà)具有多重释义层次:
一、哲学范畴 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物质存在,如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实体化"的辩证过程。该释义对应英文"reification",词源可追溯至拉丁语"res"(事物)。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将抽象属性误认为具体实体"(SEP, 2023)。
二、计算机科学应用 特指三维建模中将虚拟模型转化为物理实体,涉及3D打印技术参数转换标准(ISO/ASTM 52900:2021)。剑桥科技词典标注该场景下对应英文术语为"materialization"。
三、语言学转化机制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常指通过添加限定词使泛指概念具体化,例如将"提高效率"译为"improve work efficiency"。此用法符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的编纂原则(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20)。
四、认知心理学维度 描述心理意象向具象表达的转化过程,认知科学家Pylyshyn在《心智与媒介》中提出"知觉符号系统"理论解释该现象(MIT Press, 2002)。
“实体化”是一个多领域交叉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将抽象或虚拟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实体。以下是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解释:
在哲学和心理学中,实体化指将抽象概念(如思想、情感)转化为具象形式。例如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提到,儿童通过“实体化”将内在精神冲动转化为具象行为或记忆,实现自我构建。这种转化帮助个体通过具体实践理解抽象概念。
在分子生物学中,实体化指将多肽链的虚拟构架转变为可观测的实体结构,例如蛋白质折叠后形成的稳定三维形态。
艺术家通过实体化将抽象情感或理念转化为绘画、雕塑等有形作品,例如用雕塑形态表现“自由”概念。
实体化的本质是通过赋予形态、属性或规则,使抽象事物具备可操作性或可感知性。其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含义需结合领域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领域案例,可参考知网学术文献或专业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