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不信任案英文解释翻译、不信任案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non-confidence motion

相关词条:

1.non-confidenceresolution  

分词翻译:

不的英语翻译:

nay; no; non-; nope; not; without
【医】 a-; non-; un-

信任的英语翻译:

trust in; rely; accredit; confide in; credit; faith
【法】 confidence; credit; faith; reliance

案的英语翻译:

case; desk; file; law case; record; table

专业解析

不信任案(no-confidence motion)是议会制国家立法机构对政府或特定官员提出质疑的法定程序,其英文对应表述为"vote of no confidence"。该机制源于英国议会传统,《大宪章》确立的"王在议会"原则为现代问责制度奠定基础。

在宪法框架下,不信任案的提出需满足三个要件:①必须由法定数量的议员联署;②需明确指控执政失误的具体事项;③表决通过后行政机关须承担宪法责任。例如英国《2011年定期议会法案》规定,下议院需获得至少三分之二议员支持才能通过不信任动议。

比较法视角显示,不同政体对不信任案设置差异化规则:德国《基本法》第67条要求"建设性不信任投票"须同时提名新总理;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第49条规定政府可请求国民议会举行信任投票。这些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现代治理理念。

根据世界议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1945-2020年间全球共发生487次不信任投票,成功率约28%。最近典型案例包括2022年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通过针对伊姆兰·汗总理的不信任案,最终导致政府更迭。

网络扩展解释

不信任案是议会制国家中议会对政府(内阁)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机制,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不信任案又称“不信任决议案”,指议会通过投票表决对政府施政方针或政策失去信任的议案。若该议案通过,通常会导致政府总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是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力制衡的关键手段。

二、主要特点

  1. 适用场景
    多用于议会制国家(如英国、日本),当政府提出的重要法案(如预算案)被议会否决,或议会多数议员反对政府政策时提出。
  2. 法律后果
    • 通过后:政府需在限定时间内总辞职(如日本规定内阁10日内辞职),或由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未通过:同一会期内不得再次提出不信任案,政府地位得到巩固。
  3. 发起主体
    通常由反对党议员提出,旨在制衡执政党权力。

三、与其他机制的区别

四、典型案例
日本宪法规定,若众议院通过内阁不信任案,内阁须在10日内解散众议院或总辞职;英国历史上曾多次因不信任案触发提前大选。

(注:部分细节、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