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dition; hear; let; listen to; obey
【医】 audio-; audition; auditus; hearing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 politics
听政(tīng zhèng)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君主或摄政者亲自处理朝政事务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层:
“听政”由“听”(听取、裁决)与“政”(政务)构成,特指统治者通过听取臣下奏报、审阅文书、颁布诏令等方式行使最高决策权。在君主专制体制下,这是彰显皇权权威的核心仪式,如《礼记·玉藻》载“君日出而视朝”,即每日清晨君主临朝听政的定制。
译为"to hold court" 或"to administer state affairs",强调君主主持朝议、处理国事的权力职能(来源: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补充译法"to attend to governmental affairs",突出君主亲理政务的主动性(来源:A New Century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垂帘听政(chuí lián tīng zhèng)是“听政”的衍生政治模式,指太后或皇后借“垂帘”隔开朝堂,代幼君行使皇权。典型案例包括:
学术参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听政仪式是“皇权象征与实际运作的结合点”,其形式变化直接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页47)。
“听政”一词主要指古代帝王或摄政者处理国家政务的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指帝王或摄政者上朝听取臣子汇报,并决定政事。例如《左传》提到“朝以听政”,即君主通过朝会处理政务。
现代汉语中,“听政”一词偶尔用于比喻性表达,如“行政听政程序”指政府决策前的听证流程(见),但此用法较少见。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历史案例及现代语义,主要参考汉典、古籍原文及史学资料。如需具体文献原文,可查看、7、10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