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山期
It is a large potential region of the Yanshanian porphyry metallogenic system.
为待揭开的大型以上规模的燕山期斑岩系列成矿潜在区。
Metallogenetic epoch was late Yanshanian and fluid derived from meteoric water.
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Its heat reservoir is composed of Yanshanian granite-porphyry and tuff of Mesozoic.
热储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斑岩、凝灰岩组成。
The ore body is related to the Early Yanshanian magmatic activity in time and space.
矿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一定关联。
Its heat reservoir is composed of Yanshanian granite - porphyry and tuff of Mesozoic.
热储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斑岩、凝灰岩组成。
燕山期(Yanshanian)是地质学中用于描述中生代晚期东亚地区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专业术语,属于中国区域地质年代划分的重要阶段。该术语源自中国著名山脉"燕山",因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对此时期研究具有代表性而得名。
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的划分标准,燕山期时间跨度约为2.01亿年至6600万年前,涵盖侏罗纪中晚期至白垩纪末期。该时期以强烈的褶皱运动、断裂活动和花岗岩侵入为特征,形成了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盆地和金属成矿带,如著名的鞍山铁矿和胶东金矿均形成于此阶段。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指出,燕山期构造运动包含三个主要幕次:早期(180-170Ma)以挤压造山为主,中期(140-125Ma)表现为陆内伸展,晚期(100-66Ma)转为差异性隆升。这种多期次的构造演化直接控制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华南岩石圈减薄等重大地质事件。
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同位素测年证实,燕山期火山活动为热河生物群(包括带羽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的繁盛提供了特殊生态环境。该发现被收录于《中国古生物志》系列专著。
“Yanshanian”(燕山期)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中国及东亚地区特定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时期。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更完整的学术定义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地质学专业文献或权威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