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mmer Palace是什么意思,The Summer Palac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解释
颐和园
常用词典
颐和园
例句
We're at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China.
我们在中国北京的颐和园
What about the Summer Palace?
颐和园怎么样?
I'll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我会去颐和园。
Shall we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我们去颐和园好吗?
This is the Summer Palace.
这是颐和园。
I want to visit the Summer Palace.
我想去参观颐和园。
专业解析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的详细释义
1. 名称含义与历史背景
“The Summer Palace”即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颐和”取“颐养太和”之意,寓意休养身心、和谐安宁。其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更名为“颐和园”,作为夏季避暑理政之所。
2. 建筑与园林特色
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融合江南园林造景与北方皇家气派。核心景观包括:
- 佛香阁:八面三层宗教建筑,俯瞰昆明湖全景;
- 长廊:全长728米,绘有14,000余幅苏式彩画,被誉为“世界第一廊”;
- 十七孔桥:连接湖岸与南湖岛,桥栏雕刻544只石狮形态各异。
3. 文化象征与遗产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代表,颐和园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价其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杰作,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
4. 历史事件关联
园内仁寿殿曾为慈禧太后听政场所,见证戊戌变法等近代史事件;石舫(清晏舫)象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哲学,暗喻清王朝危机。
权威参考来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颐和园世界遗产档案
- 颐和园管理处官网
颐和园历史与文化介绍
网络扩展资料
The Summer Palace 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定义
The Summer Palace(中文名: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称直译为“夏宫”,源于清朝皇室将其作为夏季避暑行宫 的历史功能。它融合了自然景观(如昆明湖、万寿山)与人工建筑(如亭台、长廊、寺庙),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二、历史背景
-
起源与建造
- 始建于1750年(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Garden of Clear Ripples),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
- 建造目的:乾隆帝为庆祝母亲寿辰,仿照杭州西湖扩建昆明湖,并整合各地园林风格设计而成。
-
破坏与重建
- 1860年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漪园被烧毁。
- 1888年 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更名为“颐和园”,成为晚清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再遭破坏,后再次修复。
-
现代地位
- 1961年 被列为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8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三、建筑与景观
-
核心结构
- 万寿山(Longevity Hill):园林的制高点,分布佛香阁、排云殿等标志性建筑,可俯瞰全园。
- 昆明湖(Kunming Lake):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二,人工开凿,模仿杭州西湖的布局。
-
代表性建筑
- 长廊(Long Corridor):全长728米,以14,000幅彩绘 展现中国历史故事与神话,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 佛香阁(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高41米,八角形三层楼阁,象征皇家宗教与权力。
- 石舫(Marble Boat):建于乾隆年间,象征“河清海晏”,后重建为中西合璧风格。
-
文化符号
- 画中游:依山傍水的诗意空间,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体现“步移景异”的古典园林美学。
四、文化意义
-
历史见证
- 作为晚清政治中心,见证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
- 园内建筑与文物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外交活动(如接见外国使节)。
-
艺术价值
- 集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融合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
- 彩绘、雕刻、建筑布局均体现儒家、佛教、道家思想的融合。
五、实用信息
-
开放时间
- 园区:6:00-22:00(21:00停止入园)。
- 收费景点(如佛香阁):周二至周日 8:00-18: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门票与预约
- 旺季(4-10月):全价联票34元,优惠票17元;淡季(11-3月):全价票20元,优惠票10元。
- 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1-7天预约,凭护照至综合服务窗口换票。
六、延伸知识
- 俄罗斯夏宫(Peterhof Summer Palace):位于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于18世纪建造,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与中国颐和园无直接关联。
- 颐和园英文名争议:部分景点名称(如“玉澜堂”译为 Hall of Jade Ripples)存在直译与意译的平衡问题,需结合文化背景理解。
典型例句
- The Summer Palace i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design.(颐和园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 Walking through the Long Corridor, you can admire thousa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漫步长廊,可欣赏数千幅中国传统彩绘)。
The Summer Palace 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中国历史、艺术与哲学的缩影。其名称承载了皇家避暑的功能记忆,而今日作为世界遗产,它向全球游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韧性。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