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sɒnɪt/ 美:/'ˈsɑːnɪt/
十四行诗
复数:sonnets
GRE
n. 十四行诗;商籁诗
n. (Sonnet)人名;(法)索内
This sonnet described the helplessness that the poet felt in his heart.
这首十四行诗描述了诗人内心的无助。
A young poet wrote a sonnet about his life experience.
一位年轻的诗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了一首十四行诗。
Learning sonnet is what almost every student of English major needs to go through.
学习十四行诗几乎是每个英语专业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
A sonnet is a poem that has 14 lines.
十四行诗由14行诗组成
The sonnet, along with other Italian forms, was introduced to England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by Sir Thomas Wyatt.
16世纪初,十四行诗连同其他一些意大利文学形式,由托马斯·怀特引入英格兰。
The composer set a sonnet to music.
作曲家为一首十四行诗谱了曲。
Who was, as in a sonnet he had said.
他写过一首十四行,把她夸赞。
Is a sonnet chanted by glistening waves.
是波光影调吟诵的十四行诗。
He read us a sonnet that celebrates love.
他给我们读了一首歌颂爱情的十四行诗。
Sonnet(十四行诗)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式规范的抒情诗体,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后在欧洲文学中广泛传播并演变。其核心特征和详细含义如下:
Sonnet 特指由十四行 诗句组成的诗歌形式,通常遵循严谨的韵律结构(Rhyme Scheme)和格律(Meter),最常见的是抑扬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这种固定结构旨在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思想或主题。
意大利式十四行诗(彼特拉克体)
由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完善而得名。结构分为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韵律常为ABBA ABBA CDE CDE(或变体)。前八行提出命题或困境,后六行转向解决或反思。主题多围绕爱情、理想与矛盾展开。
例:彼特拉克《歌集》中对劳拉的赞美与求而不得的哀叹。
英国式十四行诗(莎士比亚体)
由英国诗人莎士比亚(Shakespeare)推向高峰。结构为三组四行诗(Quatrains)加一组对句(Couplet),韵律为ABAB CDCD EFEF GG。前三段逐步展开主题或情感,结尾对句以凝练、警句式的语言总结或转折。
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18首("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结尾对句赋予诗歌永恒性。
传统上,Sonnet 多用于表达爱情、美、时间流逝、道德哲思等主题。其紧凑的形式迫使诗人高度凝练语言,通过意象、隐喻和结构张力深化情感表达。文艺复兴后,主题扩展至政治、宗教、艺术创作等领域。
Sonnet 是西方诗歌史上最具生命力的形式之一。除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外,弥尔顿(Milton)、华兹华斯(Wordsworth)、济慈(Keats)、勃朗宁夫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等均以此形式创作过经典作品。其结构规范与情感深度对现代诗歌仍有启发。
参考来源说明
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权威在线文献,本文内容综合了以下经典文学研究共识:
(注:建议读者通过学术数据库如JSTOR或图书馆获取上述文献的完整内容。)
Sonnet(十四行诗/商籁体)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其核心特点如下:
定义与词源
结构与类型
经典应用与例句
“He tossed off a sonnet.”(他即兴创作了一首十四行诗。)
“The composer set a sonnet to music.”(作曲家为十四行诗谱曲。)
扩展知识
总结来看,sonnet不仅是形式固定的诗体,更是融合了欧洲文化传统与艺术表达的文学瑰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