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himi是什么意思,sashimi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sashimi英标
英:/'sæˈʃiːmi/ 美:/'sɑːˈʃiːmi/
常用词典
n. (日)生鱼片
n. (Sashimi)人名;(日)迫水(姓)
例句
This restaurant serves limited sashimi only on weekend evenings.
本餐馆仅在周末晚上限量供应生鱼片。
Eating raw sashimi may infect tapeworms.
食用未经处理的生鱼片可能会感染绦虫。
This Japanese restaurant's sashimi is very popular with young people.
这家日本餐厅的生鱼片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That's right. Do you want to split a sashimi platter with salmon, tuna, and sea urchin?
是呀,要不要来一个刺身拼盘,拼三文鱼,金枪鱼和海胆?
Moreover, the sashimi will be great.
再说了,寿司会很好吃的。
You can have some fresh sashimi and sushi.
你可以享受新鲜的生鱼片和寿司。
Favorite foods: sashimi, fruit, cake, potato chips.
钟爱食品:生鱼片,水果,炸薯条。
I tried both sushi and sashimi but I prefer sushi.
寿司和生鱼片我都吃了,但是我更喜欢吃寿司。
I especially like this sashimi. How do they cook it?
我特别爱吃生鱼片,它们是怎样烹调的?
专业解析
sashimi(刺身) 是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特指将新鲜的海鲜(主要是鱼类,但也包括贝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切成薄片或块状后生食的料理方式。其核心在于极致的新鲜度和对食材本味的呈现。
-
词源与含义:
- 日语汉字写作“刺身”(さしみ),发音为“sashimi”。
- “刺”(さし/sashi)指“切成片或块状”,“身”(み/mi)指“肉”或“身体”。因此,“刺身”直译为“切好的肉”,特指用于生食的海鲜切片。
- 另一种古称“鱠”(なます/namasu)也曾指生鱼片,但现代主要指醋拌生鱼丝。
-
核心食材:
- 鱼类: 是最常见的刺身食材。包括但不限于:
- 金枪鱼/鲔鱼(まぐろ/maguro): 尤其珍贵的部位如大腹(おおとろ/otoro)、中腹(ちゅうとろ/chutoro)。
- 三文鱼/鲑鱼(さけ/sake 或 サーモン/sāmon): 非常受欢迎。
- 鰤鱼(ぶり/buri): 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名称(如ハマチ/hamachi)。
- 鲷鱼(たい/tai): 真鲷尤其被视为上品。
- 比目鱼(ひらめ/hirame)、鲈鱼(すずき/suzuki)、鰹鱼(かつお/katsuo)等。
- 非鱼类:
- 贝类: 扇贝(ほたて貝/hotate-gai)、赤贝(あかがい/akagai)、鲍鱼(あわび/awabi)、牡蛎(かき/kaki)等。
- 甲壳类: 甜虾(甘えび/ama-ebi)、牡丹虾(ぼたんえび/botan-ebi)、龙虾(伊勢海老/ise-ebi)等。
- 软体动物: 乌贼/墨鱼(いか/ika)、章鱼(たこ/tako)等。
- 其他: 海胆(うに/uni)、蟹肉(かに/kani)等。
-
制作与呈现的关键:
- 极致新鲜: 这是刺身的灵魂。食材通常来自当季渔获,处理过程要求迅速、卫生,以最大程度保持鲜度和风味。
- 精湛刀工(包丁さばき/hōchō sabaki): 厨师根据鱼的种类、部位和纹理,运用不同的切割技法(如薄造り/usuzukuri - 薄切,角造り/kakuzukuri - 方块切,细造り/ito-zukuri - 细丝切等),以提升口感、美观度和易于蘸取酱料。
- 低温处理: 为确保食品安全,许多用于生食的鱼类(尤其是可能含有寄生虫的种类)会经过严格的冷冻处理(如 -20°C 以下冷冻一定时间)以杀灭寄生虫。
-
食用方式:
- 刺身通常搭配简单的蘸料和配菜食用:
- 酱油(醤油/shōyu): 提供咸鲜味,是主要的蘸料。
- 山葵(わさび/wasabi): 辛辣的绿色芥末酱,可直接抹在刺身上再蘸酱油,或溶入酱油中。主要作用是杀菌、提鲜、去腥。
- 配菜(つま/tsuma): 通常包括切得极细的白萝卜丝(大根/daikon)、紫苏叶(しそ/shiso)、海藻等,用于点缀、清口、杀菌和增加风味层次。
-
文化意义:
- 刺身代表了日本料理哲学中对食材原味(素材の味/sōzai no aji) 和季节感(旬/shun) 的极致追求。
- 它是日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作为高级料理(如怀石料理)中的一道菜,或在居酒屋、回转寿司店等场所单点享用。
- 其制作和享用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馈赠的尊重和对技艺的崇尚。
总结来说,sashimi(刺身)是一种以极致新鲜的海鲜为原料,通过精湛刀工处理,佐以简单调味料(酱油、山葵)和配菜生食的日本传统料理,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现食材最纯粹、最巅峰状态下的天然风味与口感。
来源参考:
- 日本农林水产省 - 和食文化介绍 (关于刺身作为和食代表之一) https://www.maff.go.jp/j/keikaku/syokubunka/culture/
- 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おさかな普及協会 - 鱼食普及资料 (常见刺身鱼类介绍) https://www.fish-tv.co.jp/ (可查找具体鱼类信息)
- 厚生労働省 - 生食用鲜鱼贝类的卫生标准 (关于冷冻处理要求) 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0000042814.html
- ユネスコ無形文化遺産 - 「和食」登録页面 (刺身作为和食文化的一部分) https://www.unesco.org/archives/multimedia/document-1770
网络扩展资料
Sashimi(刺身)是日语借词,指将新鲜的鱼类或海鲜生切成薄片并直接食用的日本传统料理。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析:
一、词义与发音
- 核心定义:
生鱼片或海鲜生切片,通常搭配酱油、山葵(芥末)和姜等调味料食用。
- 词源:源自日语“刺身”(さしみ),由“刺し”(sashi,穿刺)与“身”(mi,肉)组成,可能与古代切割鱼肉的方式相关。
- 发音:英音 [sɑ:ˈʃi:mi],美音 [sɑˈʃimi]。
二、食材与制作
-
主要材料:
- 鱼类:金枪鱼、三文鱼(鲑鱼)、鲷鱼、比目鱼等海鱼为主,古代也使用鲤鱼等淡水鱼。
- 其他海鲜:章鱼、鱿鱼、北极贝、甜虾、海胆等[]。
- 特殊食材:鲸鱼肉(如日本太地町的传统做法)、鸡肉(如鸡胸肉)等。
-
制作要点:
- 新鲜度:必须选用“刺身级”食材,确保可直接生食。
- 刀工:使用专用刺身刀(sashimibōchō)切成薄片,讲究纹理与摆盘美感。
- 摆盘:常搭配萝卜丝、紫苏叶等装饰,突显食材原色。
三、文化与历史
-
起源与演变:
- 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唐代的“鱼脍”,后传入日本。
- 室町时代(14-15世纪)形成“刺身”一词,初期可能与标识鱼种相关(如插鱼尾于盘中)。
- 江户时代后因酱油普及,成为日本料理的代表性菜肴。
-
象征意义:
- 体现日本“侘寂”美学,强调食材本味与季节感。
- 传统宴席中,刺身常作为首道菜,以免后续重口味影响其清淡风味。
四、与寿司的区别
特征 |
Sashimi(刺身) |
Sushi(寿司) |
主要成分 |
纯生鱼片或海鲜 |
醋饭(shari)搭配生/熟食材 |
食用方式 |
直接蘸酱油、山葵 |
可手抓或筷子食用,形式多样 |
典型种类 |
金枪鱼刺身、北极贝刺身 |
握寿司(nigiri)、卷寿司(maki) |
文化定位 |
高级料理,突出食材原味 |
大众化,兼具创意与便捷性 |
五、社会影响与争议
- 全球化传播:20世纪后成为国际高端餐饮标志,常见于日料店及融合菜餐厅。
- 环保争议:部分食材(如蓝鳍金枪鱼)因过度捕捞濒危,引发可持续性讨论。
- 饮食安全:需严格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如异尖线虫),通常通过超低温冷冻杀菌。
六、常见搭配与延伸
- 调味料:酱油(shoyu)、山葵(wasabi)、姜末、柚子醋(ponzu)[]。
- 延伸菜式:
- 龙虾刺身:鲜活龙虾切片,搭配海鲜酱。
- 鲍鱼刺身:活鲍鱼打花刀,佐以辣根[]。
- 拼盘(Sashimi Moriawase):多种鱼生组合,展现色彩与口感层次。
Sashimi 不仅是一种料理,更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缩影,强调自然、精致与技艺。其词义从字面“刺身”演变为对食材新鲜度与刀工美学的极致追求,成为全球美食爱好者推崇的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