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rekləsnəs/ 美:/'ˈrekləsnəs/
GRE
n. 鲁莽;轻率;不顾一切,不顾后果
They giggled at his recklessness.
他们对他的鲁莽哈哈大笑起来。
Recklessness invites disaster.
粗心大意招致灾难。
He felt a surge of recklessness.
他感觉到一阵不顾一切的冲动。
He soon regretted his recklessness.
他不久便后悔他的鲁莽。
Each has an element of recklessness.
每个力量都带有卤莽的因素。
n.|precipitation/sauciness;鲁莽;轻率;不顾一切,不顾后果
“recklessness”是英文中的法律和日常用语术语,指行为人明知自身行为可能导致危害后果,仍不计后果地实施该行为的心理状态。其核心特征在于对风险的主观认知与放任态度,不同于单纯的疏忽或过失。
在法律层面,recklessness通常构成侵权责任或刑事犯罪的要件。例如普通法体系中,行为人若对明显风险采取“轻率漠视”(reckless disregard)态度,则需承担比过失更严重的责任。美国《侵权法重述》将此类行为定义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发生的极高可能性,仍执意为之”。
该词源自古英语“receleas”,原意为“缺乏顾虑”。现代用法中,其程度介于故意(intentional)与疏忽(negligent)之间,英国最高法院在R v Cunningham案中特别强调,认定recklessness需证明行为人实际预见到风险并选择冒险。
权威文献如《布莱克法律词典》将其解释为“行为人明知行为可能引发损害,却有意不采取合理规避措施的心理状态”,这种定义在英美判例法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在民事领域,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亦将reckless conduct列为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之一。
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在日常语境中常与危险驾驶、金融投机等高风险行为相关联。牛津英语语料库收录的实例显示,“reckless abandon”(不计后果的放任)已成为高频搭配短语,多用于描述缺乏审慎考量的决策模式。
"Recklessness" 是一个法律和日常用语中常用的名词,指鲁莽、不计后果的行为或态度,强调在明知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仍选择冒险。以下是详细解析:
在普通法体系中(如英美法),recklessness 常作为判定刑事或民事责任的关键标准:
词汇 | 程度差异 | 主观意识 |
---|---|---|
Carelessness | 无意疏忽(较轻) | 可能未意识到风险 |
Negligence | 未尽合理注意义务(法律术语) | 通常因疏忽而非故意 |
Recklessness | 主动忽视已知风险(更严重) | 明确意识到风险但选择无视 |
若需进一步了解法律判例或语言学演变,可参考相关英美法教材或词源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