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prɪɡ/ 美:/'prɪɡ/
复数 prigs
GRE
n. 一本正经的人;小偷
I know I sound a prig. I'm not.
我知道我听起来很挑剔,其实也不至于。
He is a self - righteous prig.
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He is a self-righteous prig.
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What a pity it is he isn't a prig!'
真可惜,他不是搞我们这行的。
You are neither a prig nor a bounder.
你既不是道学先生又不鲁莽。
n.|thief/pilferer;一本正经的人;小偷
"prig"(/prɪɡ/)是一个源自18世纪英语的贬义词,指自诩道德或知识优越、对他人行为过分苛责的人。该词常用来形容那些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社会规范,且对他人缺乏宽容的伪善者,例如:"The committee chairman acted like a prig, lecturing staff about minor dress code violations while ignoring major ethical issues."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该词最早可追溯至1746年,词源可能与"prick"(刺痛)有关,暗示此类人喜欢用尖刻态度挑剔他人。现代用法中,prig常与"sanctimonious"(假装虔诚的)、"self-righteous"(自以为是的)等词构成近义关系,其反义词包括"broad-minded"(心胸开阔的)和"tolerant"(宽容的)。
在文学作品中,查尔斯·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塑造的葛擂硬(Thomas Gradgrind)就是典型的prig形象,强调教条而忽视人性。语言学研究表明,这个词在当代英语中使用频率较19世纪下降约40%,但仍常见于对社会虚伪现象的批评语境。
根据多部权威词典的释义,"prig" 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英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核心词义
指自认为道德高尚、行为举止过分正经的人,常带有令人不悦的傲慢态度。这类人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评判他人行为,比如:
词源演变
该词在19世纪英国俚语中曾表示「小偷」,但现代英语中此义项已罕见,仅在部分古语语境出现。当前主要使用其「自命清高者」的含义。
用法特点
近义词
需注意该词具有较强主观评判色彩,实际使用时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若需更多例句或词源考证,可查阅牛津词典或柯林斯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