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ma canal是什么意思,panama canal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地峡,接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例句
The Panama Canal joins two oceans.
巴拿马运河连通两大洋。
You might hope that the columnists of this article can leisurely cross the Panama Canal by steamship.
你或许希望这篇文章的专栏作家能悠闲地坐着轮船穿越巴拿马运河。
同义词
|big ditch;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地峡,接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专业解析
巴拿马运河 (Panama Canal) 是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工水道。它横贯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通过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极大地缩短了船舶往返于两大洋之间的航程,避免了绕行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长途、危险航行。
-
核心功能与意义:
- 缩短航程: 巴拿马运河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缩短了东西半球之间的海上运输距离。例如,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旧金山,通过运河比绕行南美洲缩短了约 8,000 海里(约 14,800 公里)。
- 全球贸易枢纽: 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航运要道之一,巴拿马运河承担了全球约 6% 的贸易运输量,对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和全球经济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尤其对美洲内部贸易以及亚洲与美洲东海岸之间的贸易至关重要。
- 工程奇迹: 其建造克服了巨大的地理、工程和公共卫生挑战(如热带疾病),被认为是现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
关键工程特征:
- 船闸系统: 由于巴拿马地峡两侧海平面高度接近,但运河路径需要翻越大陆分水岭(最高点海拔约 26 米),因此运河并非海平面水道,而是采用了多级船闸系统(主要是加通船闸、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和佩德罗米格尔船闸)来升降船舶。
- 加通湖: 这是运河中段的一个巨大人工湖,由加通水坝拦蓄形成。它不仅是运河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约 33 公里的航程),也是船闸运作所需淡水的巨大水库。
- 新船闸(2016年扩建): 为适应现代大型船舶(新巴拿马型船,Neopanamax),运河于2016年完成了耗资巨大的扩建工程,新增了一套更大规模的船闸(可可里船闸和大西洋侧船闸),显著提升了运河的通航能力和竞争力。
-
历史背景:
- 法国尝试(1881-1894): 最初由法国人费迪南·德·雷赛布领导开凿,但因黄热病、疟疾肆虐以及工程技术难题和资金短缺而失败。
- 美国建造与控制(1904-1914): 美国接手后,在威廉·戈加斯医生成功控制蚊媒疾病的基础上,由工程师乔治·华盛顿·戈索尔斯领导,克服重重困难,于1914年建成通航。美国随后控制了运河区。
- 巴拿马收回主权(1999): 根据1977年卡特总统与巴拿马领导人托里霍斯签署的《托里霍斯-卡特条约》,巴拿马于1999年12月31日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及运河区的完全主权和管理权。
-
当前运营与管理:
- 巴拿马运河目前由巴拿马政府全资拥有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 (Autoridad del Canal de Panamá, ACP) 负责运营、管理和维护。其运营收入是巴拿马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资料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航运水道,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与功能
巴拿马运河是一条横穿中美洲巴拿马地峡的人工运河,全长约82公里,最宽处达304米,最窄处152米。它通过船闸系统调节水位差(最高处高出海平面26米),使船舶能在9小时内跨越两大洋,极大缩短了全球航运距离。
-
工程技术特征
- 采用6座船闸系统控制水位,可通航7.6万吨级船舶
- 建造时首次大规模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 历史背景
- 1904-1914年由美国主导建造完成,1914年正式通航
- 1999年主权移交巴拿马共和国,现由其管理运营
- 地理与经济意义
- 位于北纬9°,是唯一直接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捷径,避免绕行南美洲合恩角
- 承担全球约6%的海运贸易,年通过船舶超1.4万艘(数据需核实最新统计)
注: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历史事件,可参考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的官方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