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ar deterrent是什么意思,nuclear deterrent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核威慑力量
例句
The idea of building a nuclear deterrent is completely off the political agenda.
制造核威慑武器的意见完全不在政治议程中。
Everybody fears nuclear deterrent.
每个人都惧怕核威慑力。
Britain's independent nuclear deterrent is preserved.
英国独立自主的核威慑政策得以保留。
The nuclear deterrent has maintained an uneasy peace.
核威慑一直维持着一种不稳定的和平。
There were doubts abou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nuclear deterrent.
有人怀疑核子威慑力量的可信度。
专业解析
核威慑(Nuclear Deterrent)的含义解析
核威慑(Nuclear Deterrent)是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一个国家通过拥有并展示核武器能力,旨在阻止潜在对手发动攻击的战略手段。其核心逻辑在于制造一种“不可承受的风险”,使对手因惧怕遭受毁灭性核报复而不敢率先发动攻击(无论是核打击还是大规模常规攻击)。以下从三个层面详细解析:
一、 基本定义与运作机制
核威慑的本质是一种预防性防御策略。它并非用于实战中赢得战争,而是通过维持可信的核报复能力,在冲突爆发前就遏制对手的侵略意图。其有效性建立在两个关键支柱上:
- 可信的核能力:拥有足够数量、生存性强(能在遭受首轮打击后存活下来)且能有效投送至敌方目标的核武器。
- 明确的使用意愿:通过政策宣示、军事演习或力量部署等方式,向潜在对手清晰地传达在核心利益(如国家生存)遭受极端威胁时,将毫不犹豫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的决心。
这种“相互确保摧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的状态,构成了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稳定的基石。其威慑力可用公式简示:
$$ text{威慑成功} = f(text{能力}, text{可信度}) $$
即威慑效果取决于核武库的实力(能力)和对手相信你会使用它的程度(可信度)。
二、 战略目标与类型
核威慑服务于多重战略目标:
- 核心目标:防止核攻击: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其他国家对本方或其盟国使用核武器。
- 延伸威慑:拥核国家(如美国)向其盟国(如北约成员国、日本、韩国)提供安全保证,承诺用本国核力量威慑对盟国的攻击,防止盟友自行发展核武器。
- 慑止大规模常规进攻:理论上,核威慑也可用于阻止对手发动可能威胁本国生存的大规模常规军事入侵。
根据威慑策略,可分为:
- 惩罚性威慑:威胁对敌方人口中心或经济目标实施毁灭性报复,增加其发动攻击的成本。
- 拒止性威慑:威胁摧毁敌方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如集结的部队、军事基地),使其攻击无法成功。
三、 历史背景与现实案例
核威慑理论成形于冷战初期。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的实战应用,首次展示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随着美苏核武库的迅速膨胀和洲际导弹技术的发展,双方形成了“恐怖平衡”。例如:
-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被视为核威慑理论最严峻的考验。美苏在核战争边缘的博弈,最终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凸显了核威慑在避免大国直接冲突中的作用,也揭示了其蕴含的巨大风险。
- 冷战后的延续:尽管冷战结束,核威慑仍是拥核国家(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各国通过核政策声明、力量现代化、演习等方式维持其威慑的可信度。
四、 中国的核政策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核武器国家。中国长期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其核心原则是:
- 不首先使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有限威慑:保持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目的是慑止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生存和重大安全利益。
- 最终报复:承诺在遭受核攻击时,进行坚决的核反击。中国政府强调其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权威参考来源:
- 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CISAC)档案库:提供核威慑理论起源、冷战案例研究的权威学术资料。https://cisac.fsi.stanford.edu (来源:斯坦福大学)
-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报告:分析核威慑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挑战及政策演变。https://www.brookings.edu/topic/nuclear-weapons (来源:布鲁金斯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阐述中国核政策的基本原则与实践。http://www.scio.gov.cn (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术语库:提供核相关术语的标准化定义与背景信息。https://www.iaea.org/resources/databases/glossary (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
网络扩展资料
Nuclear Deterrent(核威慑) 是由“nuclear”(核能的)和“deterrent”(威慑物)组成的复合词,指通过拥有核武器或核打击能力来阻止敌方发动攻击的战略手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核威慑是一种军事战略,通过展示或实际拥有核武器,使潜在敌人因惧怕毁灭性后果而不敢发起攻击。例如:“The nuclear deterrent has maintained an uneasy peace.”(核威慑维持了一种脆弱的和平状态)。
-
构成分析
- Nuclear:指与原子核或核能相关的,常见于“nuclear weapons”(核武器)、“nuclear power”(核能)等短语。
- Deterrent:作名词时表示“威慑物”,强调通过威胁后果来阻止行为;作形容词时意为“威慑的”,如“deterrent policy”(威慑政策)。
-
作用机制
核威慑的核心是“相互确保摧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即双方均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从而形成战略平衡。例如,冷战期间美苏的核武器储备即为此类威慑的典型体现。
-
实际应用与争议
- 支持者认为核威慑能有效避免大规模战争,如提到“capital punishment is a deterrent”(死刑是威慑手段)的类比。
- 反对者则指出其风险,如核扩散或误判可能导致灾难。
-
同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nuclear deterrence(核威慑能力)。
- 相关概念:conventional deterrent(常规威慑)、deterrent effect(威慑效果)。
核威慑通过核武器的潜在破坏力实现战略制衡,是国际政治与军事领域的重要概念,但其伦理和安全性长期存在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