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ah是什么意思,Nipah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尼帕(病毒)
n. (nipah)亚答树(热带棕榈树)
例句
Nipah virus is highly contagious in pigs.
尼帕病毒在猪群中具有高传染性。
Controlling Nipah virus in domestic animals.
在家畜中控制尼帕病毒。
Nipah vir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ndra virus.
尼帕病毒与亨德拉病毒密切相关。
Nipah virus causes acute encephalitis in human, with high mortality.
尼帕病毒引起人类急性脑炎,病死率高。
Nipah virus infection can be diagnosed by a number of different tests
尼帕病毒感染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检测得到诊断。
专业解析
Nipah病毒是一种由Nipah病毒(Nipah virus, Ni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该病毒因1998-1999年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双溪立百(Sungai Nipah)村首次发现并导致猪场工人和与猪密切接触者爆发严重脑炎而得名。
核心特征与意义:
-
自然宿主与传播途径:
- 自然宿主: 果蝠(狐蝠科,Pteropodidae),特别是某些种类的食果蝙蝠是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它们通常无症状携带病毒,并通过尿液、粪便或分娩分泌物排出病毒。
- 动物间传播: 病毒可感染猪、马、狗、猫等多种动物。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疫情中,猪是重要的中间宿主,病毒通过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 人畜传播: 人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如猪)的组织、体液(血液、唾液、尿液)或食用被蝙蝠污染的食物(如生椰枣汁、水果)而感染。
- 人际传播: 已有明确证据表明,Nipah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或尿液等密切接触传播,尤其是在无防护的护理环境中风险较高。
-
临床表现:
- 人类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4-14天,但也可能长达45天。
- 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感染、轻度流感样症状(发烧、头痛、肌肉疼痛、呕吐、喉咙痛)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呼吸窘迫)和致命性脑炎(嗜睡、定向障碍、抽搐、昏迷)。
- 脑炎是其特征性表现,也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急性脑炎幸存者中,有相当比例会遗留长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持续抽搐和性格改变。
- 死亡率在不同疫情中波动较大,从40%到75%不等。
-
公共卫生意义:
- Nipah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需要优先研究的病原体之一,因为它具有引起大流行的潜力。
- 其高致死率、人际传播能力、缺乏特效药物和获批疫苗,使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
- 主要流行区域包括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等)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这些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疫情报告,常与食用被蝙蝠污染的椰枣汁有关。
Nipah病毒是一种源自蝙蝠、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主要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脑炎,具有高致死率和人际传播风险,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参考资料来源: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Nipah病毒概况页: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ipah-virus (提供病毒定义、传播、症状、治疗、预防等权威概述)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Nipah病毒页: https://www.cdc.gov/vhf/nipah/index.html (详细说明传播途径、宿主、症状、诊断、预防控制措施)
- 《柳叶刀》相关综述文献 (示例):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18)30492-5/fulltext (提供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深入医学信息)
- 世界卫生组织研发蓝图优先疾病列表: https://www.who.int/activities/prioritizing-diseases-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in-emergency-contexts (说明Nipah病毒被列为优先病原体)
网络扩展资料
“Nipah”(尼帕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病毒来源与命名
Nipah病毒的名称来源于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地点。该病毒于1997-1999年在马来西亚Perak地区的养猪场工人中引发大规模脑炎疫情。尽管搜索结果未明确提及地名细节,但学界普遍认为其命名与马来西亚Sungai Nipah村庄相关(此处为背景知识补充)。
2.病毒学特征
- 分类:属于副粘病毒科,与澳大利亚的Hendra病毒(亨德拉病毒)高度相似,两者可能构成该科下的新属。
- 结构:有囊膜,病毒颗粒直径约150-300nm,内含单股RNA,核衣壳呈螺旋形(直径18nm,长度1.0nm)。
- 稳定性:对热和消毒剂敏感,加热30分钟即可灭活。
3.传播与致病性
- 宿主范围:可感染猪、蝙蝠(天然宿主)、人类等多种动物,突破了副粘病毒通常的宿主特异性。
-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食用被蝙蝠污染的食物(如椰枣汁)传播,人际传播罕见但可能发生。
- 疾病表现:人类感染后表现为严重脑炎或呼吸道疾病,病死率高达40%。
4.公共卫生意义
- 生物安全等级:被列为BSL-4级(最高等级)病原体,需在高级别实验室处理。
- 威胁性:因高致死率、跨物种传播潜力及对养猪业的重大经济威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优先研究病原体。
5.防控与研究
-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蝙蝠和病畜,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目前尚无特效疫苗或药物。
- 研究重点: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快速诊断方法及疫苗开发是当前主要研究方向。
如需更详细疫情数据或分子机制,可进一步查阅来源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