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uet是什么意思,minuet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minuet英标
英:/'ˌmɪnjuˈet/ 美:/'ˌmɪnjuˈet/
词性
复数 minuets
类别
GRE
常用词典
n. 小步舞;米奴哀舞
vi. 跳米奴哀舞;跳小步舞
例句
Minuet of Don Giovanni he's playing now.
他现在正弹着《唐璜》的小步舞曲。
Egret in a minuet.
白鹭在跳小步舞。
He stepped a minuet gravely and gracefully.
他的小步舞跳得庄重而优美。
The pupils laughed at the sight of their teacher dancing a minuet in the yard.
小学生们一看到他们的老师在院子里跳小舞步都笑起来了。
Jane(Monologue): Mozart found his 13)calling at age five, composing his first 14)minuet.
简(独白):莫扎特五岁便找到自己的专长,写出了他的第一支小步舞曲;
专业解析
minuet(小步舞曲)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术语,主要指两种密切相关的形式:一种特定的舞蹈及其相伴的音乐体裁。
-
定义与核心特征:
- 舞蹈形式:Minuet 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的优雅社交舞蹈,通常由一对舞伴表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三拍子(3/4 或 3/8 拍)节奏、中等速度以及由一系列小而精确的步伐、鞠躬和屈膝礼构成的舞步。舞蹈风格强调庄重、礼仪性和克制的美感,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宫廷的礼仪规范 。
- 音乐体裁:作为音乐体裁,Minuet 特指为这种舞蹈伴奏或受其启发而创作的器乐曲(或声乐曲的一部分)。其音乐同样采用三拍子,速度适中(中板),旋律通常优美流畅,结构清晰,常为二段体(A-B)或三段体(A-B-A)。在巴洛克组曲中,它常作为一个标准乐章出现 。
-
历史起源与发展:
- Minuet 起源于17 世纪中叶的法国,据信可能由民间舞蹈布雷舞(Branle)演变而来。它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 中迅速流行开来,国王本人就是一位热情的舞者,宫廷作曲家让-巴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在其歌剧中大量使用 Minuet,使其成为宫廷芭蕾和社交舞会的核心 。
- 在巴洛克时期(约 1600-1750),Minuet 成为组曲(Suite) 中不可或缺的乐章之一,紧随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库朗特舞曲(Courante)和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之后,通常在基格舞曲(Gigue)之前。
- 进入古典主义时期(约 1750-1820),Minuet 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它被纳入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奏鸣曲等大型器乐体裁中,通常作为第三乐章出现(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早期交响曲)。这一时期的 Minuet 乐章通常结构更为扩展,速度可能稍快,但仍保持其基本的三拍子特性和优雅气质 。
- 在贝多芬的中后期作品中,Minuet 乐章逐渐被更快速、更具冲击力的谐谑曲(Scherzo) 所取代,标志着其作为标准交响乐章形式的衰落。然而,作为一种风格或独立的舞曲形式,Minuet 的影响持续存在。
-
音乐特点详解:
- 节拍与节奏:严格的3/4 拍(偶尔使用 3/8 拍)。节奏通常均衡稳定,强拍在第一拍,第二、三拍相对轻盈。常见节奏型包括附点节奏和流畅的八分音符进行。
- 速度:中板(Moderato),速度不快不慢,适合优雅的舞步。过快或过慢都会失去其原有的舞蹈特性。
- 结构:最常见的是ABA 三段体(Minuet & Trio):
- A 段(Minuet):通常由两个各 8 小节(或倍数)的乐句组成,有明确的终止式。
- B 段(Trio):得名于早期常由三重奏(如两支双簧管和一支巴松管)演奏。音乐性格常与 Minuet 段形成对比(如更柔和、更抒情),调性常转到属调或关系调。结构同样清晰。
- A 段再现(Da Capo):完整重复 Minuet 段(A段),通常省略其内部反复。因此完整结构为:Minuet (A) - Trio (B) - Minuet (A)。
- 织体与风格:旋律通常清晰、歌唱性强。伴奏织体相对简洁,常用分解和弦或简单的节奏型支撑主旋律。整体风格优雅、平衡、富有宫廷气息。
-
舞蹈形式与社会意义:
- 舞蹈动作设计精巧,步伐小(法语 menu 意为“小”),包含前进、后退、侧移、绕行以及频繁的鞠躬和屈膝礼(révérence),体现了高度的礼仪规范。
- 作为宫廷社交舞,Minuet 不仅是娱乐,更是展示个人风度、礼仪修养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场合。其表演具有表演性质,观众会欣赏舞者的姿态和技巧 。
- 它代表了17-18 世纪欧洲贵族文化中对于秩序、优雅和控制的审美追求。
-
文化意义与遗产:
- Minuet 是欧洲艺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元素,是连接巴洛克组曲与古典主义交响形式的重要桥梁。
- 它象征着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强调形式美、平衡感和优雅表达。
- 虽然作为社交舞蹈已不再流行,但 Minuet 的音乐形式在音乐会和音乐教育中依然常见,其名称和风格也常被后世作曲家引用或戏仿,作为“优雅古典风格”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
- 《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The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 关于 Minuet 音乐形式的历史、结构与演变的权威条目。
- 《牛津舞蹈词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 - 关于 Minuet 舞蹈起源、特点及社会背景的详细解释。
- 音乐史标准教材(如 Grout/Palisca 的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 对 Minuet 在巴洛克组曲及古典交响曲中地位的论述。
网络扩展资料
minuet(小步舞/小步舞曲)是17至18世纪欧洲流行的艺术形式,包含舞蹈与音乐双重含义:
-
定义与起源
- 原指一种庄重的宫廷舞蹈,起源于法国,以三拍子节奏、优雅的小步移动为特点,常见于贵族社交场合。
- 后衍生为配合舞蹈的器乐作品,通常为三段式结构,速度适中,常用于古典交响乐或室内乐的第三乐章(如海顿、莫扎特的作品)。
-
音乐特征
- 典型节奏为3/4拍,风格典雅,常与“Trio”(三重奏段落)交替出现,形成对比。
- 著名例子包括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等。
-
词源与演变
- 词根来自拉丁语“minutus”(意为“微小”),可能与舞蹈的小步动作相关(注:此来源权威性较低,需谨慎参考)。
- 18世纪后逐渐被谐谑曲(Scherzo)取代,但在现代仍作为古典音乐术语沿用。
扩展参考:若需了解具体作品或历史演变细节,可查阅音乐史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如牛津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