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malapropism是什么意思,malapropis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malapropism英标

英:/'ˈmæləprɒpɪzəm/ 美:/'ˈmæləprɑːpɪzəm/

常用词典

  • n. 文字误用;词语荒唐误用

  • 例句

  • There is a malapropism in his paper.

    他的文章里有一处被误用的词。

  • This stirring appeal is spoilt by a malapropism in the last phrase, the word singularity.

    这一激动人心的呼吁被最后一个词“奇异(singularity)”的误用破坏掉了。

  • Without being a malapropism, a word may still fail to be the right word for the writer's purpose, the mot juste.

    排除了文字误用,一个词仍有可能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真实意图。

  • Without being a malapropism, a word may still fail to be the right word for the writer 's purpose, the mot juste.

    即使没有出现词语误用,这词仍可能不是符合作者意图的恰如其分的词。

  • Despite a profusion of grammatical errors and the occasional malapropism, the impossible state is accessible and readable.

    尽管有大量语法错误,偶尔词语误用,《不可能的政府》仍具通俗性和可读性。

  • 专业解析

    Malapropism(语词误用)指在语言表达中错误地使用发音相似但含义完全不同的词语,通常因词汇混淆而产生滑稽或荒谬的效果。该现象源于对目标词汇的不完全掌握,属于语言学中的"近音词替换"现象。

    词源与发展

    该术语源自英国剧作家理查德·谢里丹1775年创作的喜剧《情敌》(The Rivals)中的人物Mrs. Malaprop。她频繁误用词语,如将"allegory"(寓言)说成"alligator"(鳄鱼),将"geometry"(几何学)说成"geography"(地理学)。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指出,这种语言现象在16世纪已有记载,但谢里丹的戏剧使其获得专业术语地位。

    语言学特征

    1. 音系相似性:误用词与目标词需具备高度语音相似性,如"pineapple"(菠萝)误作"pinnacle"(顶峰)
    2. 语义错位:错误词汇在语境中明显不合逻辑
    3. 喜剧效果:多见于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如《哈姆雷特》中波洛尼厄斯将"device"(策略)误为"devise"(设计)

    现代实例

    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曾将拉丁语引语"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误引为"Veni, vidi, visa"(我来,我见,我购物),被《纽约时报》语言专栏收录为典型政治人物语言失误案例。

    与相关概念区别

    不同于弗洛伊德式口误(心理压抑导致)或spoonerism(首音互换),malapropism特指因词汇量不足导致的系统性误用。剑桥大学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英语语言百科》中强调,该现象反映说话者的社会阶层特征和教育背景。

    数学表达示例:

    在形式语言学中,误用概率可表示为:

    $$

    P(w_e|w_t) = frac{f(w_e, wt)}{sum{w'}f(w', w_t)}

    $$

    其中$w_e$表示误用词,$w_t$为目标词,$f$为混淆频率统计量。

    网络扩展资料

    Malapropism(文字误用/荒唐用词)指因发音相似而误用词语的现象,通常导致滑稽或荒谬的效果。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核心定义
      该词描述说话者或作者在口语或书面语中,无意或有意地将某个词替换为发音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例如将"singularity"(独特性)误用为"singulosity"(虚构词),或将中文"心不在焉"误读为"心不在马"。

    2. 词源与背景
      源自英国剧作家谢里丹1775年戏剧《The Rivals》中的角色Mrs. Malaprop。她常因误用词语制造笑料,如将"alligator"(鳄鱼)说成"allegory"(寓言)。

    3. 语言学与修辞功能

      • 语用学角度:通过违反“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产生言外之意,形成幽默或讽刺效果。
      • 修辞分类:属于英语修辞格之一,中文对应“飞白”手法。
    4. 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 与拼写错误不同:强调发音相似性而非拼写错误(如将"specific"误为"pacific")。
      • 与双关语差异:双关语是刻意利用多义性,而malapropism多因知识不足导致无意错误。
    5. 实际应用与翻译
      常见于喜剧创作或日常口语,翻译时需兼顾发音相似性和语境等效性。例如英文例句“He is the very pineapple of politeness”(pineapple应为pinnacle,意为“礼貌的典范”)需在中文中找到类似误用词传递幽默感。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