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量化学
Macrochemistry是化学学科中一个相对传统的术语,指在宏观尺度下研究物质组成、反应及性质的分支领域。该概念与微观尺度的分子化学(microchemistry)形成对比,重点关注可见量级物质(通常以克或千克为单位)的化学行为。
根据美国化学学会(ACS)出版的《化学术语词典》,macrochemistry的核心研究对象包括:
在材料科学领域,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曾指出,macrochemistry原理在冶金工艺(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0c04217)和聚合物合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79670021000028)中仍具有基础性作用。这类研究通常涉及常规实验设备可观测的化学变化,与需要精密仪器的纳米级化学研究形成技术互补。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分析仪器精度的提升,现代化学研究更注重微观机制,但macrochemistry作为基础方法论,仍在化学教育(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rp/d3rp00006k)和工业生产中保持应用价值。
macrochemistry 是一个由“macro-”(前缀)和“chemistry”(化学)组成的合成词,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macrochemistry 译为“常量化学”,属于化学和医药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它指代一种宏观尺度下的化学研究,通常涉及对大量物质(而非微量或痕量)的分析和处理,与微量化学(microchemistry)形成对比。
词源解析
应用场景
根据权威词典释义,macrochemistry 强调无需借助显微镜或微量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常见于传统化学实验中对常量试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例如工业反应条件优化、药物合成中的原料配比等。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与计算机术语“macro”(宏指令)区分,二者虽词源相同,但应用领域完全不同。
总结来说,macrochemistry 是研究常量物质性质和反应的化学分支,适用于需要处理宏观样本的场景,例如教学实验、工业化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