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黄天精,藤黄醌茜素
luteoskyrin(黄天精)是一种由某些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蒽醌类聚酮化合物。它最早于20世纪中期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赭曲霉(Penicillium citrinum)等真菌中被分离鉴定,其分子式为C${30}$H${22}$O$_{10}$,具有显著的肝毒性。
研究表明,luteoskyrin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干扰DNA修复机制引发细胞损伤,其毒性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相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类为2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致癌)。该化合物常见于霉变谷物中,尤其在湿热气候地区的玉米、大米储藏过程中易被产毒真菌污染。
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正探索luteoskyrin的毒性机制以开发针对性解毒剂。同时,其独特的光敏特性也被用于光动力疗法的药物开发研究。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化合物数据库
: 《真菌毒素学》第三版,Springer出版社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第102号专题报告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食安全白皮书
: 《光化学与光生物学》期刊2022年研究论文
以下是关于“luteoskyrin”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luteoskyrin”是一个化学专业术语,中文译为藤黄醌茜素。其英文发音为英式音标['lu:ti:əʊskɪrɪn],美式音标['lutioʊskɪrɪn]。
化学属性
结构特点
从名称和分子式推测,该化合物可能属于醌类或蒽醌衍生物,具有复杂的多环芳香结构,常见于天然产物或真菌代谢物中(如藤黄属真菌)。不过具体生物来源及毒性需进一步查阅专业文献。
如需更完整的物化性质或应用信息,建议参考化学数据库(如Chemsrc)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