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脂质分解
脂解作用(lipidolysis)是生物化学中脂肪分解代谢的核心过程,指甘油三酯在酶催化下逐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生化反应。该术语由希腊语词根"lipo-"(脂肪)与"-lysis"(分解)构成,其代谢过程通过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的激活实现。
在人体代谢系统中,脂解作用主要发生于脂肪细胞的脂滴结构中。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引发HSL磷酸化并转移至脂滴表面,将甘油三酯逐步水解为二酰甘油、单酰甘油,最终生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该过程具有重要生理意义:①能量供给方面,游离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②信号传导方面,分解产物可作为内源性配体激活PPARγ等核受体;③体温调节中,棕色脂肪组织通过脂解作用产热。
医学领域特别关注脂解失衡引发的病理状态,如肥胖症患者常伴随脂解抑制导致的脂肪蓄积,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则与过度脂解相关。最新研究显示,ATGL(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突变会引发中性脂肪沉积症。
根据海词词典的权威解释,"lipidolysis" 是生物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脂质分解的代谢过程,即通过酶促反应将脂类(如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发音
英式发音为 [lɪpaɪ'dɒlɪsɪs],美式发音与之相同。
词源与构成
由希腊语词根 "lipo-"(脂肪)和 "-lysis"(分解)组合而成,直译为"脂肪分解"。
生物过程
在人体中,脂解作用主要发生在脂肪细胞中,通过激素(如肾上腺素)激活脂肪酶,将储存的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供机体供能。这一过程对能量代谢至关重要。
应用场景
研究显示,某些植物化合物(如柳树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脂解作用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
脂解作用的产物脂肪酸需与白蛋白结合运输,过度活跃可能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与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