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闰年
They know that in a leap year, they have one more day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results.
他们知道在闰年的时候,他们能够有“多一天”来提高他们的总产量。
If you ignore 1900, you can figure out if a given year is a leap year just by looking to see if the rightmost two bits are zero.
如果你忽略1900年,你就可以通过观察最右边的两位是否都为零来判断某一年是否为闰年。
How do we do that correction? When I first tried this, I thought, fine I'll multiply by 365/60, but I forgot this is a leap year.
我们如何进行修正呢?我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我想,好吧我乘以365/60,但是我忘这是闰年。
Handling leap year is fairly straightforward—add an extra day, if using the Gregorian calendar, to the year-month or day interval calculations.
处理闰年相当简单——如果使用公历,在以年月日为时间间隔的计算中添加额外的一天。
In a 1-out-of-365 chance, or less considering leap year, Palmisano and Rometty share the same birthday, July 29th; is that an omen of some kind?
帕米萨诺和罗梅蒂在7月29日同一天生日,这可是365分之1的小概率,考虑到闰年,可能更小;这是某种预兆吗?
闰年(Leap Year)是为协调公历年份与地球公转周期差异而设计的时间调整机制。具体规则为: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如2024年),但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仍为闰年(如2000年)。这一制度通过每四年增加一天(即2月29日),使365天的公历年与实际的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太阳年保持同步。
闰年制度起源于公元前45年罗马儒略历,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改革为现行格里高利历。改革后删除了10天误差,并新增了"整百年须被400整除"的例外规则,进一步提高时间精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指出,该制度使公历误差缩小至每3300年仅差1天。
在文化层面,闰日(2月29日)衍生出特殊传统。例如苏格兰1288年法律规定,女性可在闰日主动求婚,男方拒绝需支付罚金。天文学上,闰年对日月食预测、节气计算等具有重要作用,如NASA利用该机制校准航天器轨道参数。
(注:实际引用来源应为权威机构官网,如时间.gov、nasa.gov、britannica.com等,此处示例来源编号仅作格式演示)
Leap Year(闰年)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基本概念
"Leap year"指闰年,即公历(格里历)中拥有366天的年份,比平年多出一天(2月29日)。其设立目的是弥补地球公转周期(约365.24219天)与公历平年(365天)的时间差。农历中也有类似概念,但通过增加闰月调整(如一年可能有13个月)。
词源与名称由来
英文名"leap year"中的"leap"意为“跳跃”,源于闰年对日期顺序的调整效应。例如,若某年某日为周一,次年同一日期会顺延一天至周二,但闰年会因多出一天“跳过”这一顺延,使日期直接后移两天。
判定规则
根据格里高利历,闰年需满足以下条件:
实例与例外
例如,1700年、1800年、1900年因不符合“整百年需被400整除”的规则,均为平年;而2000年则满足条件,成为闰年。
历史背景
闰年概念最早由罗马统治者凯撒在公元前46年引入儒略历,后经格里高利历修订为现行规则。这一调整解决了长期累积的时间误差问题,确保季节与历法同步。
闰年是通过增加一天(或一月)修正历法误差的年份,其规则兼顾天文精确性与历法实用性,核心逻辑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