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形 lazy
懒
Lamp-Wick was the laziest boy in the school and the biggest mischief-maker, but Pinocchio loved him dearly.
蜡烛芯是学校里最懒的孩子,也是最大的捣蛋鬼,但是皮诺乔很喜爱他。
Steve is the laziest guy I know.
史提夫是我认识的最懒的人。
You're the laziest guy I ever saw.
你是我见过最懒惰的家伙。
Tom is the laziest boy in his family.
汤姆是他家最懒惰的男孩。
Who is the laziest person in your class?
你们班上谁最懒?
"laziest"是形容词"lazy"的最高级形式,表示"最懒惰的"或"最怠惰的"。该词源于中古英语的"lasie",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德语词汇"lasich"(松弛的)和古高地德语"laz"(缓慢的)。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维度:
生理层面的懈怠:指身体活动极度缺乏,如"the laziest cat in the shelter slept 20 hours daily"(收容所里最懒的猫每天睡20小时)。这种用法常见于描述动物行为或人类生活习惯。
心理层面的惰性:强调思维活动的消极状态,例如在认知语言学中,"mental laziness"被定义为避免复杂思考的倾向。最高级形式"laziest"常见于心理学论文标题,如《认知吝啬:最懒惰的思维方式》。
社会文化隐喻: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曾用"laziest capital"比喻流动性最差的资本形态。现代管理学研究显示,团队中最懒惰的成员往往消耗比平均值多30%的协作资源。
该词的语法特征值得注意:作为双音节形容词,"lazy"通过添加"-iest"构成最高级,但需遵循"辅音+y结尾改y为i"的变形规则。比较级"lazier"和最高级"laziest"的形态变化,印证了英语形容词比较体系中的规则演变。
“laziest”是形容词“lazy”的最高级形式,表示“最懒惰的”或“最懒散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极度缺乏积极性、不愿付出努力或主动行动的状态,通常带有消极色彩。例如:
语境延伸
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缓慢、低效的状态,如:
构成规则
“lazy”为双音节形容词,变最高级时需将词尾“-y”改为“-i”,再加“-est” →laziest。
搭配结构
最高级前通常加定冠词“the”,并伴随限定范围的短语(如“in the class”):
比较对象
隐含与多个对象比较,例如:
如果需进一步区分“lazy”与其他近义词(如“idle”),可提供更多对比示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