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Komintern是什么意思,Komintern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常用词典

  • n. ************国际

  • 专业解析

    Komintern(中文常译为“共产国际”或“第三国际”)是Communist International(共产主义国际)的德语缩写(Kommunistische Internationale)。它是1919年至1943年间存在的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旨在协调和领导全球范围内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1. 历史背景与成立目的:

      • Komintern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起。其成立的直接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以及对第二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在战争中未能阻止各国工人阶级互相残杀的失望。
      • 主要目标是推翻国际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苏维埃共和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它明确宣称自己是世界革命的司令部,旨在联合和支持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和革命团体。
    2. 组织结构与运作:

      • 共产国际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原则。其最高权力机构是世界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执行委员会(ECCI)及其主席团领导。总部设在莫斯科。
      • 加入共产国际的各国共产党被视为其下属的“支部”,必须遵守其纲领和决议。著名的《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项条件》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确保各党在战略和行动上服从莫斯科的指挥。
      • 它通过提供资金、培训干部(如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传播宣传材料以及制定战略指令等方式,深度介入各国共产党的活动。
    3. 重要活动与政策演变:

      • 早期(1919-1923):积极推动欧洲革命浪潮(如德国、匈牙利),但多数尝试失败。
      • 中期(1924-1934):斯大林逐渐掌控共产国际。内部斗争加剧,政策日趋“斯大林化”。对社会民主党等左翼力量采取敌视态度(“阶级对抗阶级”策略)。
      • 人民阵线时期(1935-1939):面对法西斯主义崛起(尤其是纳粹德国),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调整策略,号召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联合社会民主党等左翼和自由主义力量共同对抗法西斯。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期(1939-1941):条约签订后,共产国际政策一度转向,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定性为帝国主义战争,削弱了反法西斯宣传。
      • 二战期间(1941-1943):德国入侵苏联后,共产国际全力号召支持反法西斯同盟国。
    4. 解散与历史影响:

      • 1943年5月,斯大林以共产国际的形式已不适应各国共产党作为本国民族力量领导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且易被敌人利用分裂反法西斯同盟为由,提议解散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共产国际正式解散。
      • 影响:
        • 深刻塑造了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格局,为许多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 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和苏联(联共(布))的主导地位,对各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本土化发展产生了复杂影响。
        • 在组织反法西斯斗争,特别是在西班牙内战和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是其支部之一,接受其指导和援助。

    参考资料:

    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提供权威的历史概述、主要事件和影响分析。
    2. Seventeen Moments in Soviet Histor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wenty-One Conditions of Admission Into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 提供共产国际核心文件《二十一项条件》的原文及背景介绍。
    3. Kevin McDermot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 Comintern: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from Lenin to Stalin - 学术专著,深入探讨共产国际的组织结构、政策演变及其在斯大林时期的转型。

    网络扩展资料

    Komintern(共产主义国际)是20世纪重要的国际政治组织,其核心信息如下:

    1. 定义与别称
      Komintern是“Communist International”的俄语缩写,中文译为“共产国际”或“第三国际”。它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于1919年创立,旨在推动全球无产阶级革命。

    2. 历史背景

      • 成立: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是继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和第二国际后的第三个国际工人组织。
      • 解散:1943年由斯大林宣布解散,主要原因是二战期间与盟国合作的需要。
    3. 主要活动与影响
      作为总部位于莫斯科的国际组织,Komintern通过协调各国共产党活动,输出革命理念,曾在多国支持工人运动和反殖民斗争。其政策后期逐渐受苏联政治目标主导。

    4. 语言与翻译

      • 法语中拼写为“Komintern”,与俄语一致。
      • 日语译为“コミンテルン”(罗马音:kominnterunn),即“第三国际”。
    5. 其他信息

      • 该词无明确反义词。
      • 英语例句中常与“revolutionary”“headquartered in Moscow”等表述关联。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事件或具体国家案例,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权威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