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atoacanthoma是什么意思,keratoacanthoma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肿瘤] 角化棘皮瘤
例句
In the same year keratoacanthoma appeared on the right ear, and was removed by surgery later.
同年右耳廓发生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治愈。
专业解析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皮肤肿瘤,通常表现为生长迅速的圆顶形结节,中央充满角蛋白,形成特征性的火山口样外观。它主要发生在日光暴露的皮肤区域,如面部、手臂和手背,多见于中老年人。虽然传统上认为它是一种良性或自限性肿瘤,但因其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SCC)有重叠,存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挑战。
核心特征与性质
-
临床表现:
- 快速生长期:通常在数周内(2-6周)迅速增大,形成一个坚实的、肤色或淡红色的圆顶形结节。
- 中央角栓:结节中心会形成充满角蛋白的火山口样凹陷,这是其典型标志。
- 稳定期:快速生长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 自发消退期:通常在4-6个月后,肿瘤可能自发消退,遗留萎缩性瘢痕。但并非所有病例都会消退,且消退时间难以预测。
-
组织病理学:
- 显微镜下,角化棘皮瘤表现为一个杯状结构,边缘由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通常分化良好,胞质丰富、嗜酸性(粉红色)。
- 中央是大的角蛋白栓。
- 其组织学特征(如结构对称、分化良好的细胞、缺少显著的细胞异型性)常被用来与鳞状细胞癌区分,但这种区分有时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
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 这是角化棘皮瘤最具争议的方面。由于其临床行为(可能转移,尽管罕见)和组织学上与高分化SCC的相似性,许多皮肤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认为角化棘皮瘤本质上是SCC的一种亚型或变异型,具有自发消退的潜能,而非完全独立的良性实体。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皮肤肿瘤分类将其归类为“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型”,强调了其作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的性质。
-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的鳞状细胞癌治疗指南也指出,角化棘皮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应被视为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形式。
诊断与治疗
- 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病史(快速生长)可怀疑,但确诊必须依靠皮肤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通常需要足够深和宽,以获取完整的病变结构供病理评估,区分是经典的角化棘皮瘤还是鳞状细胞癌。
- 治疗:鉴于其与SCC的关联和自发消退的不确定性,通常推荐积极治疗而非观察等待。治疗方法与低风险SCC类似,包括:
- 手术切除:首选方法,既能获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确诊,又能确保完全清除病灶。
- 刮除术和电干燥术:适用于较小、位置合适的病变。
- 局部药物治疗:如5-氟尿嘧啶(5-FU)软膏或咪喹莫特乳膏,有时用于特定情况(如多发性病变或无法手术的患者),但疗效不如手术确切。
- 病灶内注射(如甲氨蝶呤、5-FU或干扰素):有时用于特定病例。
- 放射治疗:可用于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独特的皮肤肿瘤,以快速生长、中央角栓和潜在自发消退为特征。然而,由于其组织学表现和潜在的侵袭性行为(尽管转移风险远低于典型SCC),现代观点倾向于将其视为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角化棘皮瘤型SCC)。因此,临床处理应谨慎,推荐通过活检明确诊断并进行适当的治疗(通常为手术切除),以避免误诊和潜在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Skin Tumours (4th Edition) - 国际权威肿瘤分类标准。
-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AD)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美国皮肤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 UpToDate: Keratoacanthoma: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 -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决策支持资源。
网络扩展资料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皮肤良性肿瘤,其名称由希腊词根“kerato-”(角化)和“acanthoma”(棘皮瘤)组成,直译为“角化棘皮瘤”。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定义与特征
该病表现为圆形或半球形结节,中央呈火山口样凹陷并充满角质栓,表面光滑呈皮色或淡红色。典型特征包括快速生长(3-8周内直径可达1-3cm)和自愈倾向,但可能遗留瘢痕。
2. 分型与临床表现
根据皮损形态和分布可分为:
- 单发型:最常见,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
- 多发型:较少见,常与遗传或免疫异常相关;
- 发疹型:全身散发直径2-7mm的丘疹,可伴瘙痒;
- 边缘离心型:皮损直径可达20cm,边缘隆起中央萎缩。
3. 病理特征
组织学分为三期:
- 早期:表皮火山口样凹陷伴角质栓,基底细胞增生伴不典型性;
- 成熟期:角质栓扩大,表皮呈“唇状”包绕凹陷;
- 消退期:角质消失,细胞角化明显。
4. 治疗与注意事项
尽管可自愈,但需与鳞状细胞癌鉴别,建议早期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治疗以减少瘢痕。若皮损持续增大或溃疡,需及时活检排除恶性可能。
注:更多专业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和(天山医学院)的详细病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