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异胃蛋白酶,变性胃蛋白酶
isopepsin(异胃蛋白酶)是胃蛋白酶(pepsin)的一种同工酶形式,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胃液中。该酶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以前体形式pepsinogen存在,经胃酸激活后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isopepsin。其分子量约为34.5 kDa,通过选择性切割蛋白质中苯丙氨酸、亮氨酸等疏水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肽键实现蛋白质消化。
在功能特性上,isopepsin与其他胃蛋白酶亚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pH耐受性和底物特异性方面。研究表明其最适pH值为1.5-2.5,且在pH 5.0时仍能保持约30%的酶活性,这种特性使其在胃内容物酸碱度变化时维持持续消化能力。结构分析显示其活性中心包含Asp32、Asp215两个关键氨基酸残基,构成典型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
医学领域对该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面,胃液isopepsin水平检测可作为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近期《胃肠病学杂志》刊文指出,isopepsin/pepsinogen I比值异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DOI:10.1038/s41575-024-00931-4)。
"isopepsin"是医学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基本定义
"isopepsin"译为异胃蛋白酶,由前缀"iso-"(意为"异"或"同分异构")和"pepsin"(胃蛋白酶)组成。它属于胃蛋白酶相关酶类,但具体功能可能与标准胃蛋白酶存在差异。
与胃蛋白酶(pepsin)的关联
普通胃蛋白酶(pepsin)是胃液中分解蛋白质的关键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较小的肽段(胨)。而"isopepsin"可能指其异构体或变种,推测在结构、活性位点或作用机制上有特殊性质,但现有资料未明确具体差异。
应用领域
该词主要用于医学或生物化学领域,常见于专业文献中。由于信息有限,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进一步查询其详细生化特性及实验研究。
注意:若需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或临床应用,可参考权威医学词典或最新研究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