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fferency是什么意思,indifferenc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不在乎,漠不关心
例句
I appeal to our teachers for providing students more smiles, encouragements, concern and kindness instead of giving them blames, punishments or indifferency.
呼吁我们的老师多给学生一点微笑、鼓励、关心、温馨,少一点责骂、批评、惩罚、冷漠。
同义词
n.|don't mind/mindlessness;不在乎,漠不关心
专业解析
indifferency 是一个相对罕见且具有特定历史哲学与宗教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更常见的indifference(冷漠、中立、无关紧要)密切相关,但语境上更偏向古典用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中立状态与无偏向性
“Indifferency” 主要指一种不偏不倚、不倾向任何一方 的状态或态度。它强调在判断、选择或立场上保持严格的中立,避免表现出偏好、倾向或情感投入。在道德或宗教语境中,它常指对事物或选择的价值判断持保留态度,认为它们在道德上是中性的(morally neutral),即选择哪一方都不涉及对错。
-
哲学与宗教语境(尤其斯多葛学派与基督教神学)
- 斯多葛哲学: 斯多葛学派将许多外部事物(如健康、财富、声誉)视为“indifferent”(无关紧要的),因为它们本身既非善(virtue)也非恶(vice)。真正的善只存在于德行(virtue)本身。这里的“indifferent”及其名词形式“indifferency”指事物本身不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人对它们的态度(是执着还是超脱)才决定其影响。
- 基督教神学(特别是争论时期): 在宗教辩论(如英国国教与清教徒关于礼仪的争论)中,“indifferency” 指那些既非圣经明确命令,也非明确禁止的事物或行为(如教堂装饰、特定仪式细节)。这些被称为“things indifferent”(无关紧要之事)。信徒或教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良心自由决定是否采纳,只要不违背核心教义。对这种“无关紧要之事”的态度本身也被称为“indifferency”。
-
与现代用词 “Indifference” 的关联与区别
- 关联: “Indifferency” 是 “indifference” 在16-18世纪更常见的拼写形式之一,两者在表示“缺乏兴趣、关心或情感”(冷漠)以及“中立、不偏袒”的基本含义上是相通的。
- 区别: 在现代英语中,“indifference” 成为绝对主导词,涵盖了从中立、冷漠到无关紧要的所有含义。而 “indifferency” 已非常罕见,几乎只出现在特定历史文本、哲学讨论或宗教史文献 中,尤其用于指代上述哲学/神学概念中的“道德中性”或“无关紧要之事”的状态。它带有更强的学术性和历史感。
“Indifferency” 主要指一种严格的中立、无偏向性状态,尤其在古典哲学(如斯多葛主义)和基督教神学历史语境中,特指事物本身在道德上的中性或无关紧要性,以及人对这种状态的态度。它是现代词汇 “indifference”(冷漠、中立、无关紧要)的古旧或学术性变体,在现代日常语言中极少使用。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资料
以下是关于单词indifferency 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漠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也可表示“中立、无差别”或“无关紧要”。
- 词性:名词(noun)。
2.发音与音标
- 英式发音:/ɪnˈdɪfrənsɪ/
- 美式发音:/ɪnˈdɪfrənsɪ/。
3.用法与语境
- 核心含义:强调对某事物缺乏兴趣或情感投入,例如:
- 例句:In choice of committees for ripening business, indifferency may lead to poor decisions.(在选择处理关键事务的*********时,漠不关心可能导致糟糕的决策。)
- 延伸含义:
- 中立性:在特定语境下可表示“不偏袒任何一方”;
- 无关紧要:描述事物本身无足轻重。
4.注意事项
- 使用频率:该词在现代英语中较为罕见,更常见的替代词是indifference(含义高度重合)。
- 拼写变体:部分词典标注其为古旧或次要拼写形式。
5.词源(补充)
- 来源于拉丁语 indifferentia(中性、无差别),后演变为英语中的抽象名词形式。
如果需要更权威的例句或具体用法,建议参考牛津、韦氏等词典的完整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