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无从比较;不能通约
The incommensurability the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ims in Kuh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不可公度性观点是库恩的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We may adhere to the conception of incommensur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incommensurable theories.
这样,库恩就在坚持不可通约性的同时,为理解不可通约性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通道。
When Kuhn prompts us that incommensurability can not translate, we have found the communication spot between incommensurability and cultural.
当库恩提示我们,不可通约就是不可翻译性时,我们找到了不可通约性与文化的沟通点。
It points out that not only his dividing has sufficient evidence, but also his incommensurability of new-old physics has as well creative meaning.
指出皮克林以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新旧物理学划分有较充分的依据;
Then Kuhn fall back on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advise a tax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 controversial notion of incommensurability. That is called Kuhn's Linguistic Turn.
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
"incommensurability"(不可通约性)是一个跨学科概念,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缺乏共同度量标准或无法进行直接比较的特性。该术语在数学、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不同维度的含义:
数学本源
源于古希腊几何学,特指两个几何量无法用同一单位精确度量的特性。典型例子是正方形边长与对角线的比例关系:若边长为1,对角线长为√2,这两个长度无法用任何公约数表达为整数比。这种几何不可公度性推动了无理数的发现,成为数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科学哲学延伸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拓展该概念,指不同科学范式之间缺乏中立评判标准的特性。例如牛顿力学与相对论对质量、时间的定义存在本质差异,导致理论间无法完全互译。保罗·费耶阿本德进一步强调,竞争理论可能使用相同术语却承载不同语义网络,形成"概念不可通约性"。
社会科学应用
在伦理学领域表现为不同价值体系间的根本差异,如功利主义与义务论对"善"的定义分歧;在文化比较研究中,特指某些文化元素无法用他者标准衡量的现象,如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的深度文化诠释理论。
该概念的现代发展体现在复杂性科学中,强调多元系统评价维度的非对称性。2023年《科学哲学》期刊的研究指出,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与传统伦理体系在责任归属机制上存在不可通约特征。
incommensurability(发音:英 /ɪnkəˌmenʃərəˈbɪlɪti/,美 /ɪnkəˌmenʃərəˈbɪlɪti/)是一个名词,主要含义为“不可通约性”或“无法比较性”,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核心定义
指事物之间因缺乏共同标准或尺度而无法比较或衡量的特性。例如,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可能因逻辑基础不同而无法直接对比。
数学领域
表示两个量无共同度量单位,即无法用整数比例表达。例如,正方形的边长与对角线长度就是不可通约的,因为其比值是√2(无理数)。
哲学与科学哲学
在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范式理论中,指不同科学范式(如牛顿力学与相对论)之间因基本概念、方法和目标的差异,导致无法直接比较或评价优劣的特性。
其他用法:
例句:
The debate highlighted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ir ethical frameworks.
(这场辩论凸显了他们伦理框架的不可通约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或数学案例,可参考、2、7的详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