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移交私人保管
Impropriation(教产世俗化)是英国教会法中的专业术语,指将原本属于教会机构的财产或收入转移给非宗教机构或个人管理的制度。这一概念起源于中世纪,常见于宗教改革时期,通过《修道院解散法案》等法令,将修道院土地和资产收归王室或贵族。
从法律角度分析,impropriation包含两个核心要素:(1)财产所有权或管理权从宗教实体转移至世俗主体;(2)原属教会的什一税等收入转为世俗受益者所有,但圣职推荐权(advowson)可能仍保留给原教会机构。《牛津法律指南》指出,该制度导致英国约40%的教区收入在16世纪被世俗控制。
现代法律实践中,impropriation的概念仍存在于部分英国教会财产管理案例中。例如2018年《教会财产法》修订时,仍保留了对历史性impropriation权利的司法解释条款。该术语在《布莱克法律词典》中被定义为"将教会财产永久性地附属于世俗使用"(第11版,2019年)。
词源学研究表明,"impropriation"由拉丁语前缀"in-"(进入)和"proprius"(自有)构成,字面意为"使成为己有"。英语文献中最早记录出现在1535年亨利八世颁布的《圣职法案》中。
参考资料:
单词impropriation 的详细解释如下:
Impropriation 是名词,指历史上将教会财产或收入的管理权移交给非神职的世俗人士(如地方贵族或机构)的行为。这一概念常见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涉及教会资产的世俗化管理。
由前缀im-(表“进入”或“使成为”)和propriation(与财产相关)组成,字面含义可理解为“使财产归属(世俗方)”。
多见于宗教史、法律文献或英国国教相关研究,属于专业术语,日常使用较少。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期间,部分修道院土地通过 impropriation 被转交给地方贵族管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音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法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