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数 idiocrasies
n. 癖好;特性(等于idiosyncrasy)
n.|tendency/quality/identity/tang/character;癖好;特性(等于idiosyncrasy)
idiocrasy(名词)指个体特有的生理或心理特质,尤其强调其独特性和排他性。该词源于希腊语 idios(独特的)与 krasis(混合),本义指由个体体质差异导致的特殊反应或行为模式。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生理独特性
在医学史中用于描述个体对药物、食物等物质的特殊生理反应(如过敏),区别于普遍规律。例如,17世纪文献记载某些人对特定草药呈现"idiocrasy",即异常敏感或耐受现象。
行为特质性
引申为个人特有的思维习惯或行为癖好,如"他对古典音乐的痴迷近乎一种idiocrasy"。此时强调非病理性但显著区别于常人的特质,接近idiosyncrasy(怪癖)的现代用法。
系统排他性
在哲学语境中指事物不可复制的内在属性。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曾用该词论证个体认知系统的独特性,强调"每个精神实体皆有其idiocrasy"。
词义演变脉络:
16世纪首次出现在医学文献描述体质差异 → 18世纪扩展至心理学领域 → 现代英语中渐被idiosyncrasy替代,但idiocrasy仍保留于学术文献强调本质性差异(如"The idiocrasy of quartz is its piezoelectricity"石英的本质特性是压电性)。需注意与近形词idiocy(白痴)完全无关。
权威来源参考
- 《牛津英语词源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
- 《哲学与现象学研究》(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赫尔巴特理论分析
- 《医学史年鉴》(Annals of Medical History)17世纪体质学说专论
单词idiocrasy 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