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ɪbɪd/ 美:/'ˈɪbɪd/
adv. (正式书面文体)出处同前
abbr. 同前所述(ibidem)
Ibid., who can tell me?
同上,谁可以告诉我?
A friend of the woman not to touch, whether now or have the consequences Ibid.
朋友的女人不要碰,无论是现在的还是曾经的,后果同上。
Yesterday, Wuhan Experimental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400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teachers a lesson Ibid.
昨日,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400余名父母和孩子及老师同上一堂课。
The street around the three-storey red brick law court sprouted with rickety stands selling hot dogs. (Ibid. )
在红砖砌成的三层楼法院周围的街道上,突然摆满东倒西歪的摊位,出售热狗。
For Christ is the God over all, who has arranged to wash away sin from mankind, rendering the old man new (ibid., 10:34).
耶稣是超越一切的上帝,他洗刷了人类的罪恶,并把人类提升到新境界。(同上10:34)。
"ibid."是拉丁语缩写词"ibidem"的缩写形式,意为"同一出处",主要用于学术写作和注释引用领域。该术语在引用文献时,当连续两个脚注或尾注引用完全相同的文献源时,第二个引用可使用"ibid."代替重复的文献信息。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权威解释,"ibid."的规范用法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引用必须与前一条注释位于同一页面;第二,引用的文献必须完全一致(包括页码)。若引用页码发生变化,则需要标注为"ibid., 页码"的形式。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ibid."与"idem"(意为"同一作者")存在本质区别。芝加哥大学写作指南特别指出,前者指代完整文献重复,后者仅指作者重复而作品不同的情况。现代学术写作中,随着数字文献管理工具的普及,"ibid."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传统人文学科论文中仍保持重要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Ibid 是拉丁语ibidem 的缩写,意为“同前”或“同上”,主要用于学术写作或文献引用中,表示引用的内容与前一条来源相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学术写作:
在连续引用同一文献时替代完整信息,例如:
- Smith, History of Science, p. 45.
- Ibid., p. 48.
法律或历史文献:
常见于需要频繁引用同一法律条文或古籍的文本中。
如需更完整的用法说明,可参考学术写作指南(如芝加哥格式手册)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