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ɡɔnəril/
n. 高纳里尔(女子名);贡纳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李尔的长女名)
So, Goneril and Regan proceed to deceive their father with lavish expressions of love.
因此,贡纳莉和里根开始用夸张的词藻来欺骗自己的父亲。
Goneril(高纳里尔)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King Lear)中的虚构人物,为李尔王的长女。这一角色具有复杂的文学象征意义和人性探讨价值,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内涵:
角色背景与行为动机
在剧中,Goneril以虚伪的奉承获得父亲李尔王三分之一的国土(来源:大英百科全书《李尔王》词条)。然而她掌权后迅速背叛父亲,联合妹妹里根驱逐李尔王,暴露其冷酷无情的本质。这一行为被文学评论网站Shakespeare Online解读为"权力欲望对亲情的碾压"。
性格特征与文学隐喻
Goneril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剑桥大学《莎士比亚角色辞典》指出,她的名字可能源自古威尔士语"goner",暗示"破坏性力量"。
该角色成为文学中"扭曲的母权"象征,现代心理学研究常引用其行为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特征。伦敦环球剧院2023年的改编版将其塑造为"父权制度下的畸形产物",引发学界对性别权力的新讨论。
Goneril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李尔王的长女,其名字已成为冷酷无情、虚伪不孝的文学典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角色背景
Goneril与妹妹Regan(里根)在剧中通过虚伪的奉承骗取父亲的国土,却在掌权后对李尔王极度冷酷,甚至将其驱逐。她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李尔王的疯癫和后续悲剧的连锁反应。
象征意义
这一角色被用来批判人性的贪婪与背叛,尤其是亲情的异化。她的名字常被引申为“背信弃义者”的代名词。
易混淆词区分
Goneril与形近词goner(发音:/ˈɡɒnər/)含义完全不同。后者指“将死之人”或“无望的失败者”,例如:“After the accident, he knew he was a goner.”(事故后,他明白自己没救了。)
该名字在现代英语中极少作为实际人名使用,主要保留在文学分析或道德批判的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